《舊唐書·王武俊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初號沒諾乾,年十五,能騎射。上元中,為史思明恆州刺史李寶臣裨將。寶應元年,王師入井陘。將平河朔,武俊謂寶臣曰:“以寡敵眾,以曲遇直,戰則離,守則潰,銳師遠斗,庸可御乎?”寶臣遂以恆、定等五州自歸.,共平余賊,武俊謀也。
朝廷既以定州屬張孝忠,深州屬康日知。武俊怒失定州,且名位不滿其志。朱滔怒失深州,因.誘武俊謀反,斥言朝廷,遂連率勁兵救田悅。時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方討田悅①,敗悅於洹水。至是武俊、朱滔復振起之。悅勢益張.。十一月,武俊僭建國,稱趙王,又恆州為真定府,偽命官秩。
六月,李抱真使辯客賈林詐降武俊。林至武俊壁曰:“是來傳詔,非降也。”武俊色動,征其.說。
林曰:“天子知大夫宿誠,及登壇建國之日,撫膺顧左右曰:‘我本忠義,天子不省。’是後諸軍曾同表.論列大夫。天子覽表動容,語使者曰:‘朕前事誤,追無及已。朋友間失意尚可謝,朕四海主,毫芒安可復念哉!’”武俊曰:“仆虜將,尚知存撫百姓,天子固不專務sha6*人以.安天下。朝廷能降恩滌盪之,仆首倡歸國。”
會興元元年德宗罪己,大赦反側。二月,武俊集三軍,削偽國號。詔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董晉、中使王進傑,自行在至恆州宣命,授武俊檢校兵部尚書、成德軍節度使。
時滔率幽、檀勁卒,誘回紇二千騎,已圍貝州數十日,將絕.白馬津,南盜洛都。李晟孤軍壁渭上。天子羽書所制者,天下才十二三,海內盪析,人心失歸。賈林又說武俊與抱真合軍,同救魏博,為武俊陳利害曰:“朱滔此行欲先平魏博旬日不救魏博必下滔益數萬長驅至此家族可得免乎?今乘魏博未下,公與昭義合軍破之,如掇遺耳!”武俊歡然許之。兩軍議定,卜日同征。五月,武俊、抱真會軍於鉅鹿東。兩軍既交,滔震恐。抱真為方陣,武俊用奇兵,朱滔傾壘出戰。武俊不擐甲②而.馳之。滔望風奔潰,自相蹂踐,死者十四五。收其輜重、器甲、馬牛不可勝計,滔夜奔還幽州。(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注】①馬燧、李抱真、李芃、李晟:他們和下文的張孝忠、康日知都是唐朝將領,其中李抱真當時任昭儀節度使。②擐甲:穿上盔甲。

譯文/翻譯:

王武俊,契丹族怒皆部落人。原名沒諾乾,十五歲便能騎馬射箭。上元年間,任史思明屬下恆州刺史李寶臣的偏將。寶應元年(762),王師進入井陘,即將平定河朔,王武俊對李寶臣說:“以寡敵眾,以理曲對理直,如果開戰,那么(將士們)離心,如果防守,那么(軍隊也會)崩潰,精銳的將士遠行作戰,怎能抵禦呢?”李寶臣便以恆、定、深、趙、易五州歸順朝廷,和官軍同心協力襲擊殘餘賊寇,這是王武俊做的參謀。
朝廷既將定州授張孝忠,深州授康日知,王武俊惱怒失去定州,而且名分地位不能滿足他的志向。朱滔惱怒失去了深州,因而誘使王武俊謀反,斥責朝廷,便同時率領強兵救援田悅。那時馬燧、李抱真、李秡、李晟正討伐田悅,在洹水擊敗他;到這時王武俊、朱滔重新使他振作起來,田悅勢力更加擴展。十一月,王武俊立偽號建國,自稱趙王,改恆州為真定府,非法任命官職及品級。
六月,李抱真派一舌辯之士賈林詐降王武俊。賈林到了王武俊營中,說道:“這次前來是傳達詔命,不是投降。”王武俊神色稍緩解,令他說明白,賈林道:“天子知道大夫您素來忠誠,及至您登壇建立國號時,撫著胸口對左右官員道:‘我本忠義之人,天子不理解我。’此後諸軍將領曾聯名上表論說您的為人。天子看罷頗為感動,告訴使者說:‘朕先前處事有誤,追悔莫及。朋友間有了錯失還可以道歉,我是四海的主人,點滴小事怎還會耿耿於懷呢!’”王武俊道:“我是一員胡將,尚且懂得安撫百姓,天子當然不會專以sha6*人來安定天下。朝廷若能降下恩典為我洗清責任,我當帶頭倡議歸順朝廷。”
時值興元元年(784)德宗下罪己詔,大赦反叛朝廷的人。二月,王武俊聚集三軍,廢除偽國號。皇上詔令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董晉、宦官王進傑,從皇上行宮前往恆州宣旨,授王武俊檢校兵部尚書、成德軍節度使。
當時朱滔率領幽州、檀州的強兵,誘騙回紇二千名騎兵,已包圍貝州數十日,將阻斷白馬津,向南進犯洛都。李晟孤軍駐紮在渭水邊,天子敕令所能控制的地區,只有天下的十分之二三,海內動盪離析,人心不知所向。賈林又勸說王武俊與李抱真合兵,共同救援魏博,他向王武俊陳說利害道:“朱滔此次出兵,企圖先平定魏博。只要十天不去救援,魏博必被攻下,朱滔的兵力就會增加數萬。長驅到此,您的家族能幸免於難嗎?現在乘著魏博未被攻下,您與李抱真合兵擊敗他,就像拾取一件失落的東西一般容易啊!”王武俊欣然同意。兩軍議定,卜選吉日共同出征。五月,王武俊、李抱真在巨鹿之東會師。兩軍聯合之後,朱滔震恐。李抱真將軍佇列成方陣,王武俊用奇兵出擊,朱滔全部人馬出營作戰,王武俊未穿甲冑就揮軍馳向敵營,朱滔軍望風奔逃潰散,人馬自相踐踏,死者十之四五,繳獲他的輜重、兵器、甲仗、馬牛不計其數,朱滔乘著夜色逃回幽州。 
《舊唐書·王武俊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王武俊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王武俊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