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孫繼魯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孫繼魯,字道甫,雲南右衛人。嘉靖二年進士。授澧州知州。坐事,改國子助教。歷戶部郎中,監通州倉。歷知衛輝、淮安二府。織造中官過淮,繼魯與之忤。誣逮至京,大學士夏言救免。繼魯不謝,言不悅。擢湖廣提學副使,進山西參政。數繩宗籓。暨遷按察使,宗籓百餘人擁馬發其裝,敞衣外無長物,乃載酒謝過。遷陝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擢右副都御史,代楊守謙巡撫山西。繼魯耿介,所至以清節聞,然好剛使氣。總督都御史翁萬達議撤山西內邊兵,並力守大同外邊,帝報可。繼魯抗章爭言:“紫荊、居庸、山海諸關,東枕溟渤;雁門、寧武、偏頭諸關,西據黃河。天設重險以籓衛國家豈可聚師曠野洞開重門以延敵夫紫荊諸關之拱護京師與雁門諸關之禁止全晉一也山西守左,大同守右。山西併力守左尚不能支,安能分力以守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者,以三關備嚴故也。使三關將士遠離堡戍,欲其不侵犯難矣。”萬達聞之不悅,上疏言:“繼魯乃以危言相恐,復遺臣書,言往歲更制,宰執幾不免。近年撤各路兵,督撫業蒙罪。其詆排如此。乞別調繼魯,否則早罷臣,無誤邊事。”兵部是繼魯言。帝不從,下廷議。廷臣請如萬達言。帝方倚萬達,怒繼魯引往事議君上。而夏言亦惡繼魯,遂逮下詔獄。疽發於項,瘐死。繼魯為巡撫僅四月。山西人習其前政,冀有所設施,遽以非罪死,鹹為痛惜。宗籓有上書訟其冤者,即前奪視其裝者也。穆宗即位,贈兵部左侍郎,賜祭葬,謚清愍。(節選自《明史·孫繼魯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孫繼魯,字道甫,是雲南右衛人。嘉靖二年考中進士。授予官職擔任澧州知州。因事犯罪,改任國子監助教。歷任戶部郎中,通州監倉。先後擔任衛輝、淮安二府知府。織造中官路過淮安,繼魯與他發生衝突。被誣陷逮捕到京城,因大學士夏言營救得以免罪。繼魯沒有表示謝意,夏言因此不高興。繼魯被提拔為湖廣提學副使,出任山西參政。多次制裁宗籓。直到他升任按察使,宗籓一百多人圍著他的馬打開他的行裝,解開衣物,發現沒有值錢的東西,才攜載著酒來道歉。繼魯升任陝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被提拔為右副都御史,代替楊守謙擔任山西巡撫。繼魯耿直忠厚,所到之處憑藉清廉節義聞名,然而崇尚剛毅恣逞意氣。總督都御史翁萬達上書建議撤退山西境內邊防士兵,合併兵力把守大同以外的邊防,皇帝回復批准。繼魯直言上書爭論道:“紫荊、居庸、山海等關,在東邊靠近渤海;雁門、寧武、偏頭等關,在西邊據守黃河。上天設定重重險隘,來籓衛國家,怎么可以在空曠原野聚集軍隊,大大打開邊防要塞來迎擊敵人?紫荊關等關拱衛保護京城,與雁門關等關像屏風一樣遮擋著整個山西,是一樣的。山西把守左邊,大同把守右邊。山西合併兵力把守左邊尚且不能應付,怎么能夠分化兵力來把守右邊呢?近年來賊寇不敢進犯山西是因為三大關隘防備嚴格。倘使三關將士遠離堡壘,想要敵人不來侵犯是困難的。”萬達聽聞這些,很不高興,上奏皇帝說:“孫繼魯竟然用不正的言論恐嚇我,又給我寫信,言說往年更改制度,宰輔執政大臣幾乎不能倖免。近年來撤退各路兵防,總督巡撫已經蒙受罪責。他如此地詆毀排斥。(我)乞求調離孫繼魯,不然就儘早罷免我,不要貽誤邊防事務。”兵部認為孫繼魯的話是正確的。皇帝卻不聽從,下達朝廷商議。朝廷大臣請求按翁萬達所說進行處理。皇帝正倚仗翁萬達,譴責孫繼魯引用往事非議國君。並且夏言也憎恨孫繼魯,於是逮捕(他)並投入監獄。繼魯頸部生瘡,在獄中病死。繼魯擔任巡撫僅僅四個月。山西人熟悉他以前的政績,希望他能夠有所建樹,竟因為強加之罪死去,都為他感到痛惜。上書為他的冤屈爭辯的宗籓,就是先前強行查看孫繼魯行裝的人。穆宗即位,追贈兵部左侍郎,賜予追悼安葬的儀式,諡號清愍。 
《明史·孫繼魯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孫繼魯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孫繼魯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