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先正事略選·先生名鼐,字姬傳》原文及翻譯

清先正事略選

原文:

先生名鼐,字姬傳,一字夢谷,世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孫也。少家貧,體羸多病而嗜學。世父①范學者稱姜塢先生,與同里方苧川、葉花南、劉海峰②善。諸子中獨愛先生,令受業苧川,尤喜親海峰。姜塢嘗問其志,曰:“義理、考證、文章,缺一不可”。遂以經學授先生,而別受古文法于海峰。
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三十三年,充山東副考官,擢員外郎。逾年,充湖南副考官。明年,分校會試,改擢刑部郎中。四庫館開,劉文正公、朱竹君學士鹹薦先生,遂為纂修官。時非翰林與纂修者八人,先生及程魚門、任幼植為尤著。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歸。
歸里後,主梅花、鐘山、紫陽、敬敷諸講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門為幸。與人言,終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乾;有來問,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雖學術與先生異趣者,見之皆親服。紀文達撰《四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榮利,有超世之志。王蘭泉稱其藹然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和碩禮恭親王薨,遺教必得姚某為家傳。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軌,劉海峰繼之。論者謂:“望溪之文質恆以理勝,海峰以文勝,學或不及,先生則理與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稱“桐城派”。
嘉慶十五年,先生與陽湖趙公翼重赴鹿鳴筵③宴,詔加四品銜。二十年九月,卒於鐘山,年八十有五。著《九經說》十九卷、《老子章義》一卷、《莊子章義》十卷、《惜抱軒文集》十六卷、《古文辭類纂》四十八卷、《今體詩鈔》十六卷諸書。先生主試及分校得士皆稱盛,錢御史澧、孔檢討廣森其最也。
(節選自《清先正事略選》卷一,有刪節)
【注】①世父:伯父。②劉海峰:即劉大櫆(kuí),字才甫,號海峰。③鹿鳴筵:鄉試放榜次日,官方備筵宴請新科舉人和考官等。 

譯文/翻譯:

先生名鼐,字姬傳,一字夢谷,祖上為桐城的姚氏一族,是端恪公姚文然的玄孫。姚鼐幼時家中貧困,身體瘦弱多病但愛好讀書。姚鼐的伯父姚范,學者稱其為“姜塢先生”,他和同鄉的方苧川、葉花南、劉海峰友善。在眾多子侄中,他伯父只喜歡姚鼐,就讓他跟方苧川學習,姚鼐尤其喜歡親近劉海峰。姜塢先生曾經問他的志向,回答說:“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缺一不可。”於是就傳授他經學,又另外讓他向劉海峰學習古文之法。
乾隆二十八年,他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後改任禮部主事。乾隆三十三年,擔任山東副考官,後提升為員外郎。一年多以後,擔任湖南副考官。第二年,在會試中任分校,改升刑部郎中。四庫館開設後,劉文正公、朱竹君學士都推薦先生參與編撰,他於是被破格擔任纂修官。當時有八位不是翰林身份而參與纂修的人,姚先生和程魚門、任幼植尤其著名(突出)。乾隆三十九年,書籍編成,應當評議纂修官員的升職問題。劉文正以御史身份推薦了他,已經記下了名字。適逢文正去世,姚先生就請求回鄉奉養老人。
回歸故里後,他先後主持了梅花書院、鐘山書院、紫陽書院、敬敷書院的講席,前後有四十年。先生所到之處,士子們把能到先生門前拜問過他作為榮幸。他與人談論,終日不煩,但不可以用淺陋庸俗的問題冒犯他。有人前來求問,他一定竭盡誠意告訴那人;提攜才俊如恐不夠。雖然學術上與先生見解不一致的人,見到先生後都覺得他親近和藹,令人信服。紀曉嵐撰寫《四庫書目錄》時,多有詆毀宋儒之言,先生直接斥責其妄自尊大。姚鼐先生形貌清瘦,精采清秀超越,淡泊榮譽和利益,有超凡脫俗的志向。王蘭泉稱讚他和氣友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有儒者的氣度,其文章的名氣尤其被天下人看重。和碩禮恭親王逝世,臨終教誨家人說一定要請姚先生來作家傳。自從望溪先生方苞憑藉文章稱譽天下,接著是歸有光,推崇作文章的正道,劉海峰又接續其後。評論者說:“望溪先生的文質常以理性取勝,劉海峰以文採取勝,學識上或許趕不上(望溪先生),姚鼐先生則是學識與文采兼具。”三人祖籍都是桐城,所以世人稱他們“桐城派”。
嘉慶十五年,姚鼐先生和陽湖趙翼重赴鹿鳴筵宴,皇上下詔加賞他四品官銜。嘉慶二十年九月,在鐘山書院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先生著有《九經說》十九卷、《老子章義》一卷、《莊子章義》十卷、《惜抱軒文集》十六卷、《古文辭類纂》四十八卷、《今體詩鈔》十六卷等書籍。先生擔任主考官和校閱試卷的房官選中的士人,都負有盛名,御史錢澧、檢討孔廣森是其中最有名的。
《清先正事略選·先生名鼐,字姬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先正事略選·先生名鼐,字姬傳》原文及翻譯0
《清先正事略選·先生名鼐,字姬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