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王僧達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
原文:
王僧達,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錫,質訥乏風采。太祖聞僧達蚤慧,召見於德陽殿,問其書學及家事,應對閒敏,上甚知之,妻以臨川王義慶女。
少好學,善屬文。年未二十,以為始興王浚後軍參軍,遷太子舍人。坐屬疾,於楊列橋觀鬥鴨,為有司所糾,原不問。性好鷹犬,與閭里少年相馳逐,又躬自屠牛。義慶聞如此,令周旋沙門慧觀造而觀之。僧達陳書滿席,與論文義,慧觀酬答不暇,深相稱美。與錫不協,訴家貧,求郡,太祖欲以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達亦不堪蒞民。”乃止。尋遷太子洗馬母憂去職兄錫罷臨海郡還送故及奉祿百萬以上僧達一夕令奴輦取無復所余。服闋,為宣城太守。性好遊獵,而山郡無事,僧達肆意馳騁,或三五日不歸,受辭訟多在獵所。民或相逢不識,問府君所在,僧達曰:“近在後。”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虜寇逼,都邑危懼,僧達求入衛京師,見許。賊退,又除宣城太守,頃之,徙任義興。
三十年,元兇弒立,世祖入討,普檄諸州郡;又符郡發兵,僧達未知所從。客說之曰:“方今釁逆滔天,古今未有,為君計,莫若承義師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禍福,苟在有心,誰不回響,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義之徒,詳擇水陸之便,致身南歸,亦其次也。”僧達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於鵲頭,即命為長史,加征虜將軍。
上即位,以為尚書右僕射,尋出為使持節、南蠻校尉,加征虜將軍。僧達自負才地,謂當時莫及。上初踐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間,便望宰相。及為護軍,不得志,乃啟求徐州,上不許。僧達三啟固陳,上甚不說。期歲五遷,僧達彌不得意。
吳郭西台寺多富沙門,僧達求須不稱意,乃遣主簿顧曠率門義劫寺內沙門竺法瑤,得數百萬。荊、江反叛,加僧達置佐領兵,台符聽置千人,而輒立三十隊,隊八十人。又立宅於吳,多役公力。坐免官。
(節選自《宋書·王僧達傳》)
譯文/翻譯:
王僧達,琅邪郡臨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兒子。他哥哥王錫樸實無華。文帝聽說僧達早熟,在德陽殿召見了他,問他的書法,讀過的書和家庭等事。王僧達回答得從容閒雅,文帝非常喜歡,讓他娶了臨川王劉義慶的女兒。
僧達少年時代喜歡讀書,很善寫文章,年紀不到二十被選為始興王劉浚後軍參軍,再升太子舍人。僧達和他哥哥王錫關係不好,對皇上說自己家庭非常貧困,要求當一郡太守。文帝想讓他當秦郡太守,吏部郎庾炳之說:“王弘的兒子不宜當郡太守,王僧達也不能治理人民。”這事便作罷了。不久升任太子洗馬,母親去世離職了一段時間,他哥哥王錫從臨海郡罷官回來,當地對舊太守的贈送以及俸祿共有一百多萬錢。王僧達一天夜晚叫奴婢們用車子裝走,一點也沒有剩下。為母親守孝三年結束,又當宣城太守,他喜歡遊覽和打獵,因為郡里沒有什麼事,僧達便任意馳騁,東遊西逛,有時三五天不回郡,接受百姓的訴訟多半在打獵的地方,有時與他不認識的老百姓相遇,百姓問他太守在哪兒,王僧達說:“很近,就在後面。”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春,魏軍侵略宋國,首都面臨危險,王僧達請求回京參加防衛,被朝廷允許,敵人退走,又任宣城太守。不久,再轉任義興太守。
文帝三十年(453),劉邵殺了文帝,孝武帝回軍討伐,向各州各郡普遍下了檄文,又下兵符命各郡發兵。王僧達不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他手下的一個謀士說:“當今劉邵殺文帝,罪惡滔天,古來沒有第二件的,為太守您作考慮,可以選擇部分忠誠的部下,謹慎選擇水上陸地的途徑,親自回到南邊。”僧達於是從山間小路投身南方,在鵲頭遇上孝武帝,孝武帝馬上叫他當長史,加號征虜將軍。
孝武做皇帝,讓他當尚書右僕射,不久又外出為使持節,南蠻校尉,加號征虜將軍。王僧達憑著他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的才能,認為自己當世無雙。孝武剛當皇帝,他便居高位,只過一二年,便想當宰相。等到只當護軍將軍,王僧達非常不高興,於是他請調任徐州當刺史,寫了一篇上奏,孝武帝又不同意,王僧達多次上奏,堅持自己的請求,孝武帝很不高興。一年之內,五次貶官,僧達更加不得意。
吳郡城西西台寺裡面有很多很富的和尚,王僧達向他們索要財物沒有滿足需求,於是派主簿顧曠帶手下門生、義徒攔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瑤,搞到了幾百萬。荊州和江州反叛時,孝武帝命王僧達在吳郡加置佐領兵, 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達卻建立三十個小隊,每隊八十人。又在吳郡建立自己的豪華住宅,多次使用當地公家壯丁。因此事被免官。
《宋書·王僧達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