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薛存誠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薛存誠,字資明,河東人。父勝,能文,嘗作《拔河賦》,詞致瀏亮,為時所稱。存誠進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為監察御史,知館驛。元和初,王師討劉辟,郵傳多事,上特令中官為館驛使。存誠密表論奏,以為有傷公體。會諫官亦論奏,上乃罷之。轉殿中侍御史,遷度支員外郎。裴垍作相,用為起居郎,轉司勛員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改兵部郎中、給事中。瓊林庫使奏占工徒太廣,存誠以為此皆奸人竄名,以避征役,不可許。鹹陽縣尉袁儋與軍鎮相競,軍人無理,遂肆侵誣,儋反受罰。二敕繼至,存誠皆執之。上聞甚悅,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鑒虛者,自貞元中交結權倖,招懷賂遺,倚中人為城社,吏不敢繩。會於頔、杜黃裳家私事發,連逮鑒虛下獄。存誠案鞫得奸贓數十萬,獄成,當大辟。中外權要,更於上前保救,上宣令釋放,存誠不奉詔。明日,又令中使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詰之,非赦之也。”存誠附中使奏曰:“鑒虛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請先殺臣,然後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詔。”上嘉其有守,從之,鑒虛竟笞死。洪州監軍高重昌誣奏信州刺史李位謀大逆,追赴京師。上令付仗內鞫問。存誠一日三表,請付位於御史台。及推案無狀,位竟得雪。
未幾,再授給事中。數月,中丞闕,上思存誠前效,謂宰相持憲無以易存誠,遂復為御史中丞。未視事,暴卒。憲宗深惜之,贈刑部侍郎。存誠性和易,於人無所不容,及當官御事,即確乎不拔,士友以是稱重之。
選自《舊唐書》
譯文/翻譯:
薛存誠,字資明,河東人。父親薛勝會寫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賦》,文詞清楚明朗,被當時人所稱頌。
薛存誠考中進士科,多次被徵用到藩鎮幕府任職,召入朝廷後任監察御史,主持館驛事務。元和初年,官軍討伐劉辟,轉運官務和傳送文書的事務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館驛使。薛存誠秘密上表議論此事,認為這有損公事體統。恰巧長官諫諍的官員也上表議論這事,皇上這才收回了命令。薛存誠轉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員外郎。裴垍任宰相時,起用他為起居郎,轉任司勛員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並主管御史台雜事,改任兵部郎中、給事中。瓊林庫使上報的工徒數目很大,薛存誠認為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藉此逃避賦稅徭役,所以沒有批准該報表。鹹陽縣尉袁儋和軍鎮發生爭執,軍人本身理虧,卻又隨意迫害誣陷,結果是袁儋反而受到處罰。有關這兩件事的敕令相繼來到,薛存誠皆扣留著不下發。皇帝知道這事後很高興,命令宦官前去嘉獎安慰他,還因此被提升為御史中丞。
有個僧人叫鑒虛,從貞元年間就結交有權有勢的皇帝寵信的人,並廣收賄賂和饋贈,因有宦官這座靠山,官吏不敢將他繩之以法。恰巧於頔、杜黃裳因自家私事發案,牽連到鑒虛而被逮捕入獄。薛存誠審訊並查獲鑒虛因奸詐而受賄數十萬,罪狀成立,當處以死刑。朝廷內外權臣要官,輪番在皇帝面前保護並解救鑒虛,皇上宣旨將其釋放,薛存誠不執行皇帝的旨意。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台宣旨說:“朕宣召這個僧人是要當面審訊,不是赦免他。”薛存誠使宦官捎回奏章說:“鑒虛罪狀已經齊備,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請先殺掉臣下我,然後才能帶走這個僧人。不然的話,小臣我不能奉命。”皇帝讚揚他守法,並下令聽從他的建議,鑒虛終於被用鞭笞打死。洪州監軍高重昌上奏誣陷信州刺史李位謀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皇帝下令將李位交給宮禁中的宦官審訊。薛存誠一天三次上表,請求將李位交給御史台審訊。等到核實後沒有罪狀,李位最終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誠被再次授任為給事中。幾個月後,御史中丞缺員,皇上想到薛存誠以前的成績,對宰相說執法官員誰也無法替換薛存誠,於是又授他為御史中丞。還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憲宗深為痛惜,追贈他為刑部侍郎。薛存誠性情平易溫和,對人無所不容,等到為為官處世,則堅強不可動搖,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舊唐書·薛存誠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