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論養氣》(一)原文及翻譯

孟子

原文: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剌萬乘之君若剌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捨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捨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譯文/翻譯:

公孫丑問道:“夫子您如果身居齊國的公卿宰相之位,得以推行道義,即使因此而使齊國成為霸主,或者使齊國成為眾人歸往的國家,也沒有什麼可驚異的。如果這樣,夫子是否會因為畏懼艱難而心有所動呢?”孟子說:“不,我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不再動心了。”公孫丑說:“如此說來,夫子比孟賁強多了。”孟子說:“這不是苦難的事。告子能不動心比我還早。”公孫丑說:“要不動心,有沒有方式方法呀?”孟子說:“有。北宮黝培養勇氣的方式是,不在肌膚受到刺激的時候有所舉動,不在眼睛遇到刺激的時候有所逃避。他所想的是,因為有人在他身上拔一根毛髮,就好比在眾人聚集的集市上受到鞭打。不受貧賤之人的屈辱,也不受大國之君的屈辱。他把刺殺大國之君看得就像刺殺貧賤之人一樣。他不畏懼諸侯。有人對他說出不好的言辭,他一定會以牙還牙。孟施捨培養勇氣的方式方法,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把不能取勝當作能夠取勝一樣對待。估量敵人強弱然後在進軍,考慮好必然能取勝然後再交戰,這是畏懼敵軍的做法。我孟舍怎能算得準一定會取勝呢?只是能夠無所畏懼罷了。’孟施捨的做法與曾子有相似之處,北宮黝的做法與子夏有相似之處。孟施捨和北宮黝二人的勇氣,難以說清他們之中誰更賢能,然而,孟施捨能夠守住要點。當初,曾子對他的弟子子襄說:‘你喜歡勇武嗎?我曾經從我的師父孔子那裡聽說過什麼叫大勇:自我反思而認識到自身言行不符合正義,即使所面對的是貧賤之人,我也不能去威嚇他;自我反思而認識到自身言行符合正義,即使所面對的是千萬人,我也要勇往直前。’孟施捨能夠守住勇氣,又不如曾子那樣能守住要點更好。”公孫丑說:“請問夫子的不動心跟告子的不動心,可以請您講一講看法嗎?”孟子說:“告子自己說過:‘別人對我沒有善言,就不用考慮他是否有善心;別人對我沒有善心,就不用考慮用善氣對待他。’從言語上不能認同,就不要再去探求他們內心的想法,這樣做還算可以;不能在內心想法上得到認同,就不要再去探求他們的勇氣,這就不能認可了。心志是勇氣的統帥,勇氣是身體充實的關鍵。心志在其中最重要,勇氣在其中居第二。所以說,要保持自身的心志,不要放棄自身的勇氣。”公孫丑說:“既然說‘心志是勇氣的統帥,勇氣是身體充實的關鍵’,又說‘要保持自身的心志,不要放棄自身的勇氣’,為什麼?”孟子說:“心志專一就可以使勇氣發動,勇氣專一就能使心志發動。如今那些走路不穩或者行走過快的人,這些人都是因為氣而反過來使其心發生變化所造成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孟子《論養氣》(一)原文及翻譯0
孟子《論養氣》(一)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