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孫道夫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孫道夫,字太沖,眉州丹稜人。年十八貢辟雍。時禁元祐學,坐收蘇氏文除籍。再貢,入優等。張浚薦於高宗,召對,道夫奏:“願修德以回天意,定都以系人心,任賢材、圖興復以雪國恥。”上在越,浚遣道夫奏事,賜出身,改左承奉郎。再詔對,言:“漢中前瞰三秦,後蔽巴蜀,孔明、蔣琬出圖關輔,未有不屯漢中者。今守江當先措置荊南時至則蜀漢師出秦關荊楚師出宛洛陛下親御六軍,由淮甸與諸將會鹹陽,孰能御之”上嘉納,召試館職。上諭宰相:“自渡江以來,文氣未有如道夫者,涵養一二年,當命為詞臣。”遷校書郎。出知懷安軍,乞罷都運司以寬民力,罷戍兵以弭亂階,罷泛使以省浮費。知資州,宣撫鄭剛中薦其治行第一。移知蜀州,盜不敢入境。州產綾,先是,守以軍匠置機買絲虧直,民病之,道夫斷其機。遇事明了,人目為“水晶燈籠。”九年不遷,蓋非秦檜所樂也。以吏部郎中入對,言蜀民二稅監酒茶額之弊,上納其言。除太常少卿,假禮部侍郎充賀金正旦使。金將敗盟,詰秦檜存亡,及關、陝買馬非約,道夫隨事折之。使還,擢權禮部侍郎。上曰:“卿自小官已為朕知,第趙鼎與張浚相失後,蜀士仕於朝者,皆為沮抑。繼自今有所見,可數求對。”兼侍講,奏敵有窺江、淮意。上曰:“朝廷待之甚厚,彼以何名為兵端?”道夫曰:“彼金人身弒其父兄而奪其位,興兵豈問有名,臣願預為之圖。”宰相沈該不以為慮,道夫每進對,輒言武事,該疑其引用張浚,忌之。道夫不自安,請出,除知綿州,致仕,卒,年六十六。道夫居官,一意為民,不可乾以私。仕宦三十年,奉給多置書籍。然性剛直,喜面折,不容人之短,或以此少之雲。
(節選自《宋史·孫道夫傳》)

譯文/翻譯:

孫道夫字太沖,眉州丹稜人。年十八歲為太學貢生。當時禁止元祐之學,因犯收藏蘇氏文章被開除學籍。再次成為貢生,被選進為優等。張浚把他推薦給高宗,高宗召見他答對,道夫上奏說:“希望修養德行來扭轉天意,確定首都來維繫人心,任用賢能的人,謀求振興恢復,以洗雪國家的恥辱。”皇上在越州,張浚派遣孫道夫前去奏事,皇上賜他科第出身,改任左承奉郎。皇上第二次詔見答對,他進言說:“漢中前面俯瞰三秦,後面遮蔽巴蜀,諸葛孔明、蔣琬出兵圖謀得到關輔,沒有不駐軍漢中的。現在打算進攻陝右,應當首先治理漢中。荊南向東連線吳會,向北溝通漢沔,號稱用武之地,晉、宋以來,常倚靠為軍事重地。漢武帝也因為荊南地處上游,所以派他的兒子們占據。現在防守長江應當先安排處置荊南,時機一到就讓蜀漢部隊出秦關,荊楚部隊出宛洛,陛下親自統率大軍,從淮甸與各路將領在鹹陽會師,誰能夠抵抗?”皇上贊同採納,派他試任館職。皇上告訴宰相:“自從渡江到現在,文章氣勢沒有比得上孫道夫的,培養一二年,應當任命他擔任文學侍從之職。”他升任校書郎。出朝擔任懷安軍知軍,請求停辦都運司來寬省民力,停止邊地屯兵來消除禍亂的原因,停止繁多的差遣來節省浮濫的花費。擔任資州知州,宣撫鄭剛中推薦他的治績品行為第一。移官蜀州知州,盜賊不敢進入州境。資州出產綾,在此以前,知州派軍隊的工匠購置織機買絲少付錢,百姓憂患此事,孫道夫停辦了公家的織機。他處理事物明白,人們把他看做“水晶燈籠。”九年不升官,大概他不是秦檜喜歡的人。憑吏部郎中身份進朝答對皇帝,進言蜀地百姓上交二稅和監酒茶額的弊病,皇上採納了他的意見。授為太常少卿,憑藉禮部侍郎的身份充任賀金正旦使。金將要撕毀盟約,質問秦檜的死亡,以及在關、陝購買馬匹不遵守約定,孫道夫順沿這些事情一一駁斥他們。出使回朝,被提升代理禮部侍郎。皇上說:“你從做小官時已被我了解,只是趙鼎與張浚失和以後,蜀地人在朝中做官的,都被阻遏壓制。從今以後有什麼見解,可以請求多進見幾次。”兼任侍講,上奏說敵人有伺機侵占江、淮的意圖。皇上說:“朝廷對待他們非常優厚,他們拿什麼為名作為發兵的開端?”孫道夫說:“那些金人可以自己殺掉自己的父兄奪取他們的權位,起兵難道還問有什麼名目,臣希望預先為之做好防備。”宰相沈該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孫道夫每次進宮答對,總是進言武備的事,沈該懷疑他引薦任用張浚,就顧忌他。孫道夫內心不安,請求出朝,擔任綿州知州,退休,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孫道夫為官,一心一意為百姓著想,不受任何私情干擾。做官三十年,奉祿大多買了書籍。然而他性情剛直,喜歡當面批評、指責別人,不能容人之短,有人因此輕視他。
《宋史·孫道夫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孫道夫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孫道夫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