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選自《 》 由南北朝時期南朝 組織一批文人編寫。(2分)

2.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 ( )

(2) 去後乃至( )

(3) 尊君在不( )

(4) 太丘捨去( )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2分)

參考答案

1、(2分)《世說新語》 劉義慶

2、(4分)(1)約定 (2)才 (3)通“否 ”,表否定 (4)離開

3、(2分)有人感到很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也不回頭看。

4、(2分)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5.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參考答案:

1.(4分)(1)約定 (2)才 (3)丟下、捨棄 (4)拉

2.(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4.(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參考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這一章出自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於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真可謂言簡意贖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陳太丘與友期》的精煉語言,體現在文章的始終。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捨去” 、“乃至” 等幾個關鍵字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這些交代中,還把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守信,一個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

文章的結尾,雖只客寥數語,但卻字字生輝。“慚”、“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態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人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就在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 (子斥友人)中,儘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單就敘述的句子來說,在敘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而在敘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表現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於應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