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儉者,人之性也。貧不得不儉,而儉者不必貧,故曰“性也”。然則儉不可乎?曰:吝不可耳。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乞兒何異?
鄭餘慶素吝。一日,忽召親朋數人會食。眾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餘慶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廚家蒸爛去毛,莫拗折項!”眾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又久之,盤出,醬醋亦極香新。但見每人前粟飯一碗,蒸葫蘆一枚,皆匿笑強進。
王羆性儉率。鎮河東日,嘗有台使至,羆為設食,乃裂去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穫,其功已深,舂造成,用力不少。爾之擇選,當是未飢!”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慚。
(原文有刪改)
【注釋】①子猶:即本文作者馮夢龍。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搗去穀物的皮殼或搗碎。④爨(cuàn):生火做飯。
8.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忽召親朋數人會食 會:適逢
B.眾皆怪之 怪:覺得……奇怪
C.皆匿笑強進 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餅緣 緣:邊緣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貧不得不儉,而儉者不必貧
A.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核舟記》)
C.呼爾而與之  (《魚我所欲也》)
D.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對》)
10.下列句子中,與“羆為設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觀潮》)
B.客從外來,與坐談  (《鄒忌諷齊王納諫》)
C.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出師表》)
D.舜發於畎畝之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1.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一天,鄭餘慶請親朋好友去吃飯,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結果直到日頭高照,鄭餘慶才出來。
B.鄭餘慶讓左右侍從叮囑廚子“蒸爛去毛,不要折斷它的頸項”,大家以為他要請吃蒸鵝蒸鴨之類。
C.王羆對使者浪費糧食的做法甚為不滿,命令侍從撤去食物。由此可見他節儉直率的特點。
D.子猶認為,節儉是一種品性,與生活貧窮毫無關係。他提倡節儉,但是反對過於吝嗇。
1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乞兒何異?(3分 )
(2)爾之擇選,當是未飢!(1分)
參考答案
8、A. 忽然召集幾個親戚朋友去聚集吃飯.會:聚集.故個該項解釋不正確;
9、D.
A:句意:我暢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而:表順承;
B:句意: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鬍鬚的人是蘇東坡東坡.而:表並列;
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別人過來再給他.而:表順承;
D:句意: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富足卻不知道不知道愛惜.而:錶轉折,但是,卻.與例句相同.
故選:D.
11、B.
A:被動句;
B:應是:客從外來,與之坐談.省略句;
C:判斷句;
D:狀語後置的倒裝句.
故選:B.
12、D子猶認為,節儉是一種品性,與生活貧窮有關係,貧窮了不得不節儉.理解和分析正確.
13、①節儉到吝嗇的地步,那么即使金子玉器堆積成山,又跟乞丐有什麼不同呢?
②你有選擇的吃,應當是不餓!
參考譯文
 子猶說:貧窮是有志者中常有的;節儉是人的天性.貧窮了不得不節儉,但是節儉的人不一定貧窮,所以說“人的天性”.可是節儉不可以嗎?有言道:吝嗇是不可取的.節儉到吝嗇的地步,那么即使金子玉器堆積成山,又跟乞丐有什麼不同呢?
鄭餘慶平常吝嗇.有一天,忽然召集幾個親戚朋友去聚集吃飯.大家都感到奇怪.早晨就去赴宴.太陽升的老高了,鄭餘慶才出來,招呼周圍的家人說:“吩咐廚師蒸爛了去掉毛.不要折斷了脖子!”眾人相互看了看,一定是蒸鵝鴨這些東西.又過了很長時間,用盤子端了出來,醬料、醋也很清香新鮮.只見每人面前一碗米飯,一個蒸熟的葫蘆,眾人都偷偷的笑勉強吃了.
王羆生性節儉率直.鎮守河東的時候,曾經有台使到來,王羆給他準備飯食,台使撕下丟掉薄餅的邊緣.王羆說:“從耕種到收穫,已付出了很多功夫,用杵搗去穀物的皮殼或搗碎,再生火做成飯,用了不少力氣.你有選擇的吃,應當是不餓!”(王羆)命令手下的人撤掉了飯食.使者恨驚訝感到十分慚愧.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