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級下冊文言文複習歸納

8年級下冊文言文複習歸納

八年級下冊:與朱元思書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 風煙俱淨 俱:全,都

2、 從流飄蕩 從:隨著

3、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縹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過  奔:飛奔的馬

5、負勢競上 負:憑依

6、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 叫

7、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經綸:經營  反:通“返” 返回

9、橫柯上蔽 柯:樹幹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盡淨,天和山呈現相同的顏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飛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飛奔的馬。

3、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那一座座高山)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

4、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鳶飛到天上一樣極力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得祿的心。

5、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忙於經營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6、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樹木枝條相互交叉掩映,有時偶爾也見到(一絲)陽光

三、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答案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請找出文章里具體描繪富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鳶飛戾天者息心和經綸世務者忘反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望峰窺谷

八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致:買

2、援疑質理 援:提出  質:詢問

3、益慕聖賢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悅 俟:等到

5、滕人持湯沃灌,以衾以覆 湯:熱水  覆:蒙蓋

6、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再:兩頓

7、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跑 逾約:超過期限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肢體

9、同捨生皆被綺繡 被:通“報” 穿著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於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家裡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子按時歸還。

2、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溝中趕路。嚴冬刮著猛烈的風,大雪深積幾尺,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也不知道。

3、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學生都穿著繡花綢緞衣服,戴著綴有紅纓帶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yao6*刀,右邊掛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我站著陪侍在老師身邊,提出疑問,詢問道理。

6、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將全身)蒙蓋好,好久才暖和過來。

7、、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卻一點也沒有羨慕的心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也就不感覺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總之我求學時的辛勤與艱苦就是如此罷。

9、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究獲得了學識。

10、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又苦於沒有大師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經跑到百里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名望的前輩請教。

三、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本文作者寫自己年輕時學習上的艱苦情景,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艱苦的學習過程和端正的學習態度

2、作者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表現了什麼? 勤奮學習的謙虛求學的態度。

3、用一句話概括第二段的內容 敘述了作者奔走求學之苦。

4、作者在寫自己的清苦生活時,為什麼要寫同捨生奢華的生活? 通過對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貴,專心學習的思想品質。

5、圍繞“嗜學”二字寫了哪兩件事? 借書之苦。求教之難。

6、 “卒獲有所聞”這裡的“聞”指什麼? 得到知識,明白道理。

7、讀完全文;你覺得應該學習作者的什麼精神和品質? 不畏艱苦,刻苦勤奮的求學精神和堅守信約,謙虛有禮的美好品質。

8、與作者當年的學習條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優越的地方?說說現代中學生有怎樣的苦樂觀? 吃穿無憂,國家、學校、家長、老師的全力支持,設備先進,資源廣泛,信息靈通等。珍惜時間,虛心善學,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造飲輒盡 造:一來

2、簞瓢屢空,宴如也 如:若

3、茲若人之儔乎 儔:類

4、不戚戚於貧賤 戚戚:憂愁

5、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許:地方

6、每有會意 會:領會

7、親舊知其如此 舊:朋友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歡讀書,(卻)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2、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三、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愛好是指什麼?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好讀書;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娛。 平和、曠達的性格。

2、文中哪句話是陶淵明歸隱形象的總體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隱世名士飄然而生。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3、“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現了五柳先生怎么樣的.性格特點? 自得其樂,淡泊名利。

八年級下冊:五柳先生傳

八年級下冊:馬說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駕馭 道:方法

2、執策而臨之 策:鞭子 臨:對著

3、其真無馬邪 其:難道

4、其真不知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6、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餵  材:才能

7、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是:這樣

8、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樣

9、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表現出來

10、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所以雖有好馬,也只好屈辱在做賤役的(養馬)人的手裡。

2、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棚里,不能用“千里馬”(的稱號)去稱呼它。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餵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據它的食量)餵養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駕馭千里馬而不採用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飼養它(又)不讓它吃飽以充分發揮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圖。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識(千里)馬吧!

山水篇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詞語: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

3. 為坻,為嶼,為嵁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呆呆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淒清。居:停留。

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游者相樂 樂:逗樂。

15. 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淒:使-----淒涼。寒:使-----寒冷。

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

二、句子翻譯。

17.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裡很是高興。

18.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 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19.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 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0.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遊動,沒有什 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23.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24.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 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三、

25. 課文按什麼順序寫? 遊覽順序。

26. 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麼特點? 幽靜。

27.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幽深冷寂,孤苦淒涼。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於景中。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悽愴的情感。

29.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乃:於是。制:規模。

4)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於:在;其:它的。

5)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我;以:來。

6) 予觀夫巴陵勝狀 夫:那。勝狀:勝景。

7) 銜遠山,吞長江 銜:銜接。

8)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涯:邊。暉:日光。

9)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

10) 前人之述備矣 述:描述。備:詳盡

11)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極:盡。

12) 遷客騷人 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14) 連月不開 開:放晴。國: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 薄:迫近。去:離開。

16) 春和景明;沙鷗翔集 景:日光。集:棲止。

17) 岸芷汀蘭;此樂何極 芷: 小草;汀:小洲。極:窮盡。

18) 寵辱偕忘 寵:榮耀。偕:一起。

19) 把酒臨風 把:持。

20)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異兩者之為 或:或許。為:指兩種心情。

22) 廟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在……之前。後:在……之後

24)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 微:沒有;斯:這。歸:歸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於。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為。心曠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28)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儘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30)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31)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 這是什麼緣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大概人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

35) 【通假字】(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同“囑”,囑託。 (2)百廢具興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① 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 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 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④ 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

⑤ “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

⑦ 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⑩ 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⒂、《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八年級下冊:醉翁亭記------歐陽修(宋)

一、詞語解釋:

1. 環滁皆山也;環而攻之 環:環繞。環:包圍。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秀:秀麗。

3. 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瀉:飛瀉。

4. 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

5. 名之者誰 名:給……命名。

6. 飲少輒醉 輒: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託。

9. 雲歸而岩穴暝 歸:聚集。

10.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歸:回家。從:跟從。

11. 吾誰與歸 歸:歸依。

12.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芳:香花。秀:繁榮滋長。

13. 至於負者歌於途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14. 休於樹 於:在。

15. 山餚野蔌 餚: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樂 酣:盡興的喝酒。

17. 非絲非竹 絲:弦樂器。竹:管樂器。

18. 弈者勝 弈:下棋。

19. 觥籌交錯 觥:酒杯。籌:酒籌。

20. 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於。

21. 樹林陰翳 翳:遮蓋。

22. 鳴聲上下 上:樹的上部。下:樹的下部。

23. 太守謂誰 謂:是。

二、句子翻譯:

1)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順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這就是釀泉。

2)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繞過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翹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邊上,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

4)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太守跟賓客到這裡來喝酒,他喝得很少卻總是喝醉,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6)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內心領會了,而後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像那太陽出來了,林間的霧氣逐漸消盡,暮雲四合,岩谷洞穴變得昏暗起來國。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9)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後又能用文章來表述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

10)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髮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不久,太陽落在西山,人影散亂,這是賓客們跟著太守回去了。

12)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這時樹林裡變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鳥啼聲,遊人離去後,鳥兒歡樂起來。

1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懂得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樂趣。

三、文章內容理解:

《醉翁亭記》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前人說本文“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與民同樂。“樂”字貫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②、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

④、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是:雲歸而岩穴暝;

⑤、寫春景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

⑥、寫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陰;

⑦、寫秋景的句子是: 風霜高潔;

⑧、寫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寫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寫了四個場面:1、滁人游,2、太守宴,3、眾賓歡,4、太守醉。

⑩、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⑾、表現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⑿、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⒀、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麼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⒂、太守之樂其樂中的太守的“樂”是指什麼?“寄情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之樂。”

⒃、對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滿井遊記

1. 惡能無紀 惡:怎樣。紀:通“記”,記載

2. 凍風時作 作:起。

3. 侷促一室之內 侷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鱗浪層層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風 披:分散。

7. 毛羽鱗鬣之間 鱗:指魚類和爬行類動物。鬣:指馬一類動物。

8. 夫能不以游墮事 墮:耽誤。

9. 麥田淺鬣寸許 鬣:像獸頸上的長毛一樣。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著酒杯。蹇:騎驢。

11. 而此地適與余近 適:正好

12.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 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濕潤,放眼望去,空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籠子裡逃出的天鵝。

13.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在這時,薄冰開始溶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一樣的波浪一層層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鏡子剛剛打開冷光突然從鏡匣子裡閃射出來一樣。

14.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柳條將要舒展沒有舒展,柔嫩的柳梢頭在風中散開,麥田裡低矮的麥苗才一寸左右。

15.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遊人雖然不多,但是汲泉水來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紅裝騎驢的,也經常有。

16. 風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汲水的魚兒,都悠閒自在,羽毛鱗鬣中間,都充滿了歡樂氣氛。

17. 這篇遊記通過對滿井早春二月自然風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置身於大自然時舒暢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對官場沉悶生活的厭倦。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8年級下冊文言文複習歸納0
8年級下冊文言文複習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