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
拼音:tài dù五筆:dyya
態度詞語分解
態度的描述
(1) [manner;bearing;how one conducts]∶人的行為、表情
形體態度。——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我不喜歡他的態度
(2) [standpiont;attitude;approach]∶對某事的觀點和做法
我們必須保持堅定的態度
她處理問題的態度顯然是友好的
更多解釋
(1).人的舉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呂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承平時,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兒,名天下,態度無窮,雖京師工效之,莫能及。” 王統照 《沉思》:“她的態度自然安閒,更顯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來。”
(2).氣勢;姿態。 唐 陸龜蒙 《送侯道士還太白山序》:“ 侯生 甞應舉,名 彤 ,作七言詩,甚有態度。”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腰自細來多態度,臉因紅處轉風流。”《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鳳生 只做看玩園中菊花,步來步去,賣弄著許多風流態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親》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
(3).對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現。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時觀態度,人於危處露肝脾。” 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五:“這種好歹活著的態度是最賤,最沒出息的態度。”
(4).脾氣,性子。 楊朔 《北線》四:“班長壞是不壞,就是愛耍態度,一說話吹鬍子瞪眼的,正經事倒不管了。”
態度外語翻譯
態度的相關詞語
- 態臣的解釋 奸詐之臣。態,通“ 慝 ”。《荀子·臣道》:“人臣之論,有態臣者,有篡臣者,有...
- 態色的解釋 謂躊躇滿志的神色。《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
- 態濃的解釋 妝扮濃艷。 唐 杜甫 《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 水邊多麗人。態濃意...
- 態貌的解釋 姿態容貌。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七:“每見女子態貌綽約,綵衣翩躚,嘯歌自得...
- 態詐的解釋 巧偽欺詐。《後漢書·應劭傳》:“ 鄒靖 居近邊塞,究其態詐。”
- 態度的解釋 (1) [manner;bearing;how one conducts]∶人的...
- 態狀的解釋 狀態,狀貌。 宋 蘇軾 《答上官長官書》之二:“所居臨 大江 ,望 武昌 諸山...
- 態勢的解釋 [situation;state;how things stand with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