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思廉少受漢史於其父,能盡傳家業,勤學寡慾,未嘗言及家人產業。在陳為揚州主簿,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後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兵將升殿,思廉厲聲謂曰:“唐公舉義,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於王。”眾服其言,於是布列階下。高祖聞而義之,許其扶侑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觀者鹹嘆曰:“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
高祖受禪,授秦王文學。後太宗征徐圓朗,思廉時在洛陽,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嘆曰:“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遺之,書曰:“想節義之風,故有斯贈。”尋引為文學館學士。太宗入chun6*宮,遷太子洗馬。
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寫其形像列於《十八學士圖》,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志苦精勤,紀言實錄。臨危殉義,餘風勵俗。”三年,又受詔與秘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思廉又采謝炅等諸家梁史續成父書,並推究陳事,刪益傅宰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賜彩絹五百段,加通直散騎常侍。
思廉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太宗將幸九成宮,思廉諫曰:“離宮游幸,秦皇、漢武之事,固非堯、舜、禹、湯之所為也。”言甚切至。太宗諭曰:“朕有氣疾,熱便頓劇,固非情好游賞也。”因賜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騎常侍,賜爵豐城縣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廢朝一日,贈太常卿,謚曰康,賜葬地於昭陵。
(選自《舊唐書·姚思廉傳》)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卿等不宜無禮於王 宜:應當
B.高祖聞而義之 義:認為……正直
C.會義師克京城 會:遭逢
D.尋引為文學館學士 引:招來
7.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姚思廉忠心至誠的一組是( )
①能盡傳家業,勤學寡慾 ②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
③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④許其扶侑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
⑤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思廉年少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史,能夠完全繼承父業,勤學寡慾。
B.遭遇義師平定京城,姚思廉忠勇兼備,言辭讓眾人嘆服。
C.太宗征伐徐圓朗,在無意中談到隋朝滅亡的史實時,便生髮感慨,認為姚思廉的行為不遜於古代的仁人志士。
D.思廉雖然為二書的總論作了最後裁定,但其編次、刪改,大都是魏徵的功勞,朝廷賜給了思廉彩絹五百段,並加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O分)
(1) 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3分)

(2) 想節義之風,故有斯贈。尋引為文學館學士。(3分)
(3) 思廉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4分)
參考答案
6.D(引:引薦。)
7.C(①是說姚思廉治學方面;②陳述姚思廉被任用又辭職的事情,排除這兩項。)
8.D(依據原文可知D項將姚思廉與魏徵二人所做的事給弄反了。)
9.(1) 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又有勇氣,說的就是姚思廉吧!(3分)
(2) 懷念嚮往您的知節曉義的氣度,故贈給您這些東西。不久就引薦姚思廉為文學館學士。(3分)
(3) 姚思廉因是秦王府舊僚,深受太宗禮遇,政策上有何過失不當之處,經常地讓他秘密上奏,思廉也直言不隱。(4分)
【參考譯文】
姚思廉,字簡之,是雍州萬年人。思廉年少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史,能夠完全繼承父業,他勤學寡慾,從來沒有談到有關家裡財產之類的事情。姚思廉仕陳時為揚州主簿,入隋之後為漢王府參軍,後因服父喪退職。
思廉後來成為代王楊侑的侍讀,不久遭遇義師平定京城。代王的府僚紛紛逃奔,只有思廉陪伴代王,不離他的身旁。唐兵將登上王府殿堂,思廉厲聲說道:“唐公高舉正義之旗,本意在於安定王室,你們不應該對代王無禮。”大家都很敬服他的話,於是在殿堂的台階下排列。高祖聽到這件事後,認為思廉很正直,允許他扶持楊侑到順陽閣下,他流著眼淚,行過拜禮,才離開了楊侑。看到這件事的人都感嘆地說:“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又有勇氣,說的就是姚思廉吧!”
高祖即皇位之後,任命姚思廉為秦王府文學。後太宗征伐徐圓朗,思廉當時在洛陽,太宗曾無意中談到隋朝滅亡的事情,(對姚思廉的行為)感慨萬分說:“姚思廉不懼怕兵刃,敢於宣明大節,即使與古代的仁人志士相比,他也不差什麼呀!”於是遣使贈給他物品三百件,並有書信,說:“懷念嚮往您的知節曉義的氣度,故贈給您這些東西。”不久就引薦姚思廉為文學館學士。太宗進入禮部之後,姚思廉被授官太子冼馬。
貞觀初年,姚思廉升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他的畫像被收入《十八學士圖》,朝廷又讓文學褚亮為他作贊,歌頌道:“志向堅定,用心勤奮,所記君言,都是實錄。臨危不懼,殉身為義,古代餘風,可勵民俗。”貞觀三年,姚思廉受詔與秘書監魏徵共同修撰梁、陳二史。思廉又在謝炅等諸家梁史的基礎山續寫完父親未成之稿件,並對陳朝史事進行推究、刪改,補充傅宰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雖然為二書的總論作了最後裁定,但其編次、刪改,都是思廉的功勞,朝廷於是賜給思廉彩絹五百段,並加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姚思廉因為是秦王府舊僚,深受太宗禮遇,政策上有何過失不當,經常地讓他秘密上奏,思廉也直言不隱。太宗將巡幸九成宮,思廉諫道:“離宮遊玩,是秦皇、漢武做的事,本不是堯、舜、、禹、湯這些聖明君主所做的事。”言辭非常懇切。太宗解釋說:“朕有氣疾,天氣一熱便會立刻加劇,並非我性情本身愛好游賞。”於是賜思廉帛五十匹。貞觀九年,授思廉散騎常侍,賜爵為豐城縣男。貞觀十一年思廉去世。太宗深感悲傷和惋惜,以至停止朝事一天,追贈思廉為太常卿,諡號為“康”,並在昭陵一帶賜給他墓地。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