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
課文《唯一的聽眾》出自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下的結論。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們聽起來,就像是鋸桌腿的聲音。我感到十分沮喪。我不敢在家裡練琴。我終於發現了一個絕妙的去處,樓區後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一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裡充滿了神聖感,仿佛要去乾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裡靜極了。沙沙的腳步聲,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參加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儘管這裡沒有父親和妹妹的評論,但我感到懊惱,因為我顯然將那把“鋸子”帶到了林子裡。我不由得詛咒自己:“我真是個白痴!”
當我感覺到身後有人而轉過身時,我嚇了一跳,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雙眼平靜地望著我。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和諧的美,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我抱歉地沖老人笑了笑,準備溜走。老人叫住我,說:“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裡坐一會兒。”有一束陽光透過葉縫照在她滿頭銀絲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信心。嘿,畢竟有人誇我了,儘管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我於是繼續拉了起來。
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裡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很快,我就發覺我變了,家裡人也流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裡練琴了。若在以前,妹妹總會敲敲門,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求求你,饒了我吧!”而現在,我已經不在乎了。當我感覺到這一點時,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著練習。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了她是個可憐的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終於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妹妹逼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號樓,非常瘦,滿頭白髮,不過——她是一個聾子。”
“聾子!”妹妹先是一愣,隨即驚叫起來,仿佛我在講述天方夜譚,“聾子?多么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經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每天清晨,我還是早早地來到林子裡,面對著這位老人,這位耳“聾”的音樂家,我唯一的聽眾,輕輕調好弦,然後靜靜地拉起一支優美的曲子。我漸漸感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樂,那些美妙的音符從琴弦上緩緩流淌著,充滿了整個林子,充滿了整個心靈。我們沒有交談過什麼,只是在一個個美麗的清晨,一個人默默地拉,一個人靜靜地聽。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每當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現出那位耳“聾”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教材簡說】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語言質樸、清新、很有美感。如,對林中景色的描寫,“林子裡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優美動人;對老人語言的描寫,如詩一般,打動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體會“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價值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三是體會課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學習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神聖、悠悠、莊重、儀式、抱歉、溜走、介意、追問、荒唐、聲望、割捨、大吃一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抄寫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並交流欣賞後的感受。也可以與音樂老師聯繫,開展音樂欣賞課,賞析《月光》奏鳴曲。
2.教學課文,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
思路一:圍繞“我”練琴過程中的心理、行動上的變化進行教學。可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先初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著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我”心理、行動變化的句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體會“我”心理與行動發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次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與行動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通過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勵對“我”的激勵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懂得老教授謊稱自己是聾子的良苦用心,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思路二:圍繞老教授的言行進行教學。首先揭示課題。運用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如,“聽眾是很多人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唯一來修飾?”“課文中‘唯一的聽眾’指誰,她做了什麼?”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試著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圍繞“作為‘我’唯一的聽眾,老教授做了什麼”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老教授對“我”講的幾段話,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她為什麼這么說。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在個人“讀”的基礎上,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於“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領會文章的中心,最後理解課題的含義。除了抓人物語言,也可適當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態的描寫,這樣可使學生對老教授這個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無論是哪種思路,都可以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①要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引導學生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②要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③要開展有效討論。討論前,先梳理問題,一般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討論要有理有據,同時也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必要時再讀課文。
3.課文情感真摯,適合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那幾段話。如,在“我”灰心時,在“我”有了幾分自信時,各是怎樣說的,為什麼要這樣說,使學生體會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變化,使學生體會“我”總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讀,通過讀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地范讀。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講究方法,讓學生展示各自的朗讀水平,在相互幫助中實現共同提高。
4.課後練習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完成本練習要結合理解課文進行,摘抄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些句子為什麼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學生的發言,在尊重個性體驗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價值引領。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關於老人的,也可以是關於“我”的,甚至是關於父親與妹妹的,引導學生不要局限在一個方面。
5.本文生字新詞不多,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溜”讀liū;“悠”書寫時不要漏掉中間一豎;“歉”與“謙”的偏旁不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