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怪的問題教學設計

課文《一個奇怪的問題》出自國小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學習目標】
1、能在語境中認識“怪,科,提,卻,扎,胖,第,誤,知,溢”10個生字。重點拼讀“怪、扎、卻、誤、知、溢”的音節,藉助媒體理解“溢”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的停頓,並能分角色朗讀課文2~6節。
3、能結合課文內容,藉助提示想像說話,知道問題的奇怪之處,理解科學家提出錯誤問題的原因。
4、通過對比3個孩子的表現,知道遇到問題應像伊琳娜那樣敢於質疑,善於實踐與思考。
【教學方案一】
一、揭示課題。
1、學習生字“怪”
(1)、拼讀連詞“奇怪”。(指名讀——齊讀)
(2)、記字形,複習豎心旁的筆順。
(3)、再次讀好詞語。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課題:43、一個奇怪的問題
3、圍繞課題提問。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預習要求: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同桌交流記字好辦法。
師:誰提出了一個問題?提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提這樣一個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學習課文。先請大家按照要求預習課文。
3、反饋預習。
(1)正音“扎”。
師:剛才同學們預習得很認真,課文中這個字的字音很容易讀錯,誰能來拼讀。
出示卡片:zā

“扎”在表示動作的時候讀平舌音,男、女讀。
請一個同學來領讀這兩個詞語
出示卡片:包紮扎燈籠
(2)開火車拼讀音節,讀讀詞語。
出示卡片:錯誤、卻、溢出、知道
4、分節輪讀課文,思考:誰提出了一個奇怪問題?提出了什麼問題?
三、學習課文,深入感知。
(一)、學習第1節。
1、反饋:誰提出了一個的問題?
出示:一位科學家向小朋友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2、聽記句子,了解“科學家”。
師:怎樣的人才能稱為科學家呢?請你仔細聽,用心記,等會兒告訴大家。
(科學家就是在科學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人。)
3、反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呢?
出示:“在滿滿的——為什麼?”
4、指導長句朗讀。(
師:在這一節中出現了許多長句,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好句子中的停頓,請你先仔細地聽老師讀一遍。
(自讀——指名讀)
5、藉助媒體理解“溢”。
引讀: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在滿滿的一杯水裡,放進一顆石子兒,水——,如果把同樣大小的金魚放進去,水——。誰能看看動畫,然後說說溢是什麼意思啊?
出示卡片:溢滿
溢就是液體滿了流出來,所以溢和滿的部首都是——
6、齊讀第一節
(二)、學習2——6節。
1、分角色讀讀2——6節。
師:面對同一個問題,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表現的呢?請你先在小組裡分角色讀讀2——6節。(貼卡片“胖墩墩的男孩、扎辮子的女孩、伊琳娜”)
(自讀—指名讀)
隨機正音:伊琳娜
2、師生配合讀2——6節,邊讀邊思考:這3個孩子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
引讀中穿插說話練習:伊琳娜覺得應該是怎樣的呢?你能不能結合科學家當初提出的問題來說一說。(自說—指名說)
3、四人小組討論:這3個孩子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學生關注描寫3個孩子不同的動作詞。)
4、交流,板書:說(猜)想、問、做
5、小結引讀板書。
6、聯繫上文,藉助句式想像說話,理解“奇怪”。
師:伊琳娜為什麼生氣呢?請你聯繫上文和剛才聽記的內容想想,然後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伊琳娜挺生氣,她想:真奇怪,__________________?
(前後交流——指名說)
(三)學習第7節。
師:是啊,這么有成就的科學家為什麼會提出一個錯誤的問題呢?請一位同學讀第七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指名交流後相關句子翻紅)
引讀:原來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問題,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他很欣賞伊琳娜的表現,所以才哈哈大笑。伊琳娜從小愛動腦筋,並能動手實踐,長大後也成了一位——科學家。
【教學方案二】
一、利用板書講講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一個奇怪的問題》。你能藉助板書,講講這個故事的內容嗎?
(自己說——指名說)
二、運用句式練習說話。
1、簡單介紹居里夫人
師:是啊,伊琳娜遇到問題首先是自己思考,然後再去問媽媽,我們都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出示)居里夫人。你知道居里夫人嗎?誰能介紹一下?
2、理解“大名鼎鼎”,引導質疑。
師:對呀,她是一位——(出示)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大名鼎鼎”的意思就是……難道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無法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嗎?(不是的)那她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伊琳娜呢?
3、運用句式練習說話,解決疑問。
出示:居里夫人叫伊琳娜動手去做一做,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同桌說——指名說)
4、小結。
師:是呀,小朋友們都說得非常好。我們遇到問題----------出示:遇到問題不僅要問為什麼,而且還要動手去試一試。正是在媽媽的引導下(指板書)伊琳娜遇到問題先(想),再(問),最後(動手做一做),所以長大後她也成了一名(科學家)。
5、按句式練習說話,交流讀文感受。
師:小朋友,課文學完了。我們知道,課文中出現了這幾個人物他們是(出示:胖墩墩的小男孩,扎辮子的小女孩,伊琳娜、居里夫人、科學家)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又想向對大家說些什麼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我想對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引導實驗,激發探究興趣。
1、過渡:在課文中科學家是把一顆石子投入滿滿的一杯水裡,水就會溢出來。那么……
出示:如果把一枚一元的硬幣投入滿滿的的一杯水裡,水會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如果把一枚一元的硬幣輕輕地放入滿滿的一杯水裡,水會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後引導:有了猜想還不夠,還要有實踐)今天就請小朋友們回家去做一做,明天我們來交流實驗結果
四、智慧宮
過渡:小朋友們剛剛的表現都很不錯,接下來老師獎勵大家到智慧宮裡去收穫更多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去闖關吧!
第一關:比比誰讀得對又響
1、自己讀。
2、比賽讀。
第二關:火眼金睛辨字形
1、辨析字形。
2、選字填句。
3、齊讀句子。
第三關:比比誰的速度快
師:請你用音序查字法,找到這三個字的頁碼,把頁碼填寫在()里。
五、寫字指導
過渡:小朋友查字典的本領掌握得真好,那么寫字的本領呢?
1、仔細觀察這五個字(卻、都、蟎、溢、提)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
2、仔細觀察這五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卻、都”左寬右窄,“滿、溢、提”左窄右寬)
3、仔細觀察,左窄右寬、左寬右窄的字書寫時有什麼特點?(哪一部分寬,就要超過豎中線)
4、“卻、都”的偏旁。
5、指導書寫“都、滿、扎”
【教學方案三】
1、聽記:遇到問題時,不但要問為什麼,還要動手試一試。
1)聽三遍
2)學生反饋
3)出示句子,引讀:我們遇到問題時(——)
2、師:今天啊,有三個小朋友就遇到了一個問題,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三個小朋友。
出示:扎(zā)著小辮子的女孩胖(pàng)墩墩的小男孩伊琳娜
1)學“扎”:平舌音,這個字在表示動作的時候讀平舌音,讀詞:包紮,綑紮
2)學“胖”:從音形義來比較“胖、伴”這兩個字
3)引讀:這三個小朋友一個是……,另一個是……,還有一個叫……。
3、這三個小朋友遇到了一個問題,而且是個奇怪的問題,出示:一個奇怪的問題,學“怪”(怎么記住這個字),這個奇怪的問題是什麼,這三個小朋友是怎么解決這個奇怪的問題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43課,齊讀課題。
4、誰提出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1)自讀
2)交流:一個奇怪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科學家)學“科”,用音序查字法查“科”,說說怎樣的人才是科學家?(學生查字典——交流——出示:科學家就是在科學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人。個別讀,引讀)
3)交流:科學家提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出示——師:在這一節中出現了許多長句,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好句子中的停頓,請你先仔細地聽老師讀一遍。——自讀——個別讀——引讀——學“溢”,什麼意思?動畫演示)
5、師:面對同一個問題,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表現的呢?請你先在小組裡分角色讀讀2——6節。
1)小組自讀
2)交流——2組——引讀:一個扎小辮子的女孩馬上說(——)。另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立即說(——)。而伊琳娜覺得不是那樣的,她想:在滿滿的一杯水裡,放進一顆石子兒,水會溢出來。如果把同樣大小的金魚放進去,水應該也會溢出來。可是她想不出這是為什麼,就回家去(——)。媽媽說(——)。於是伊琳娜把一條金魚(——)結果(——)。
3)同桌討論:這3個孩子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交流,板書:說(猜)想、問、做—一引讀:一個扎小辮子的女孩和另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遇到問題在瞎猜,而伊琳娜遇到問題先(——),再(——),她還(——)。
4)結果和科學家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伊琳娜很生氣。為什麼?完成填空題:伊琳娜挺生氣,她想:真奇怪____________。(請你聯繫課文和科學家的含義想一想)——交流
6、師:是啊,這么有成就的科學家為什麼會提出一個錯誤的問題呢?請一位同學讀第七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指名交流後相關句子翻紅)引讀:原來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問題,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也就是遇到問題,不但要(引讀),還要(引讀)。他很欣賞伊琳娜的表現,所以才哈哈大笑。
7、你們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出示)居里夫人。你知道居里夫人嗎?誰能介紹一下?師:對呀,她是一位——(出示)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大名鼎鼎”的意思就是……,換詞(赫赫有名、舉世聞名)難道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無法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嗎?(不是的)那她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伊琳娜呢?出示:居里夫人叫伊琳娜動手去做一做,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同桌說——指名說)
8、師:是呀,小朋友們都說得非常好。我們遇到問題(引讀聽記的句子)正是在媽媽的引導下(指板書)伊琳娜遇到問題先(想),再(問),最後(動手做一做),所以長大後她也成了一名(科學家)。
9、按句式練習說話,交流讀文感受。
師:小朋友,課文學完了。我們知道,課文中出現了這幾個人物他們是(出示:胖墩墩的小男孩,扎辮子的小女孩,伊琳娜、居里夫人、科學家)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又想向對大家說些什麼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組人物,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胖墩墩的小男孩和扎辮子的小女孩伊琳娜居里夫人和科學家
我想對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
(誰)(什麼)
10、是啊,遇到問題時,(引讀)老師再送你兩句話
1)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2)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一個奇怪的問題教學設計0
一個奇怪的問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