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07(3)


因此他所要啟示的對象並非是民眾,而是每人的個人意識,而是民眾的每個兒童的意識.因為這裡才是光明之所在.他創辦學校,可不知道教授什麼.為學習起見,自一八六○年七月三日至一八六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第二次旅行歐洲.這次旅行中他結識了奧爾巴赫(在德國德勒斯登),他是第一個感應他去作民眾教育的人;在基辛根結識福祿培爾;在倫敦結識赫爾岑,在比京結識普魯東,似乎給他許多感應.
他研究各種不同的教育論.不必說他把這些學說一齊摒斥了.在馬賽的兩次逗留使他明白真正的民眾教育是在學校以外完成的......學校於他顯得可笑的......如報紙,博物院,圖書館,街道,生活,一切為他稱為無意識的或自然的學校.強迫的學校是他認為不祥的,愚蠢的;故當他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時,他要創立而試驗的即是自然的學校.尤其在一八六一......六二年間.自由是他的原則.他不答應一般特殊階級,享有特權的自由社會,把他的學問和錯誤,強使他所全不了解的民眾學習.他沒有這種權利.這種強迫教育的方法,在大學裡,從來不能產生人類所需要的人,而產生了墮落社會所需要的人:官吏,官吏式的教授,官吏式的文學家,還有若干毫無目的地從舊環境中驅逐出來的人......少年時代已經驕傲慣了,此刻在社會上亦找不到他的地位,只能變成病態的.驕縱的自由主義者.《教育與修養》.參看《托爾斯泰......生活與作品》卷二.應當由民眾來說出他們的需要!如果他們不在乎一般知識分子強令他們學習的讀與寫的藝術,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他有較此更迫切更合理的精神的需要.試著去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滿足這些需求!
這是一個革命主義者的保守家的理論,托爾斯泰試著要在亞斯納亞作一番實驗,他在那裡不像是他的學生們的老師更似他們的同學.托爾斯泰於《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雜誌中發表他的理論(一八六二年),全集卷十三.同時,他努力在農業墾殖中引入更為人間的精神.一八六一年被任為克拉皮夫納區域的地方仲裁人,他在田主與政府濫施威權之下成為民眾保護人.
但不應當相信這社會活動已使他滿足而占據了他整個的身心.他繼續受著種種敵對的qing6*欲支配.雖然他竭力接近民眾,他仍愛,永遠愛社交,他有這種需求.有時,享樂的欲望侵擾他;有時,一種好動的性情刺激他.他不惜冒了生命之險去獵熊.他以大宗的金錢去du6*博.甚至他會受他瞧不起的聖彼得堡文壇的影響.從這些歧途中出來,他為了厭惡,陷於精神狂亂.這時期的作品便不幸地具有藝術上與精神上的猶疑不定的痕跡.《兩個輕騎兵》(一八五六年)全集卷四傾向於典雅.誇大.浮華的表現,在托爾斯泰的全體作品中不相稱的.一八五七年在法國第戎寫的《阿爾貝》全集卷五是疲弱的.古怪的,缺少他所慣有的深刻與確切.《記數人日記》(一八五六年)同前更動人,更早熟,似乎表白托爾斯泰對於自己的憎惡.他的化身,涅赫留多夫親王,在一個下流的區處zi6*殺了:
他有一切:財富,聲望,思想,高超的感應;他沒有犯過什麼罪,但他做了更糟的事情:他毒害了他的心,他的青春;他迷失了,可並非為了什麼劇烈的qing6*欲,只是為了缺乏意志.
列夫托爾斯泰-07(3)_列夫托爾斯泰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列夫托爾斯泰-07(3)_列夫托爾斯泰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