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繕性第十六
繕性於俗,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
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
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
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
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
莫之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黃
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氵梟
淳散朴,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後去性而從於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
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
其初。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
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
矣。
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
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
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
性已,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
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
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
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
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
之倒置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
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
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
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
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
莫之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黃
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氵梟
淳散朴,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後去性而從於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
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
其初。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
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
矣。
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
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
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
性已,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
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
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
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
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
之倒置之民。
0
猜你喜歡
卷十八 楚語下
《國語》 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金史》 ○熙宗二子 斜卯阿里 突合速補遺 孟子解一首
《蘇軾集》 【以佚道使民以生道殺民】卷九十七 子部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儒家類存目三 △《藤陰札卷六十 職方考第三
《新五代史》 嗚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說唐三傳-第33回-樊梨花登壇點將-謝應登破烈焰陣
《說唐全傳》 前言不表.再言程咬金說道:"說唐前傳-第02回-謀東宮晉王納賄-反燕山羅藝興兵
《說唐全傳》 宇文述道:大王,那第一件卷十五 志第十
《隋書》 ◎音樂下 開皇九年,平陳,卷九 元帝紀第九
《漢書》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許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菜根譚》說難第十二
《韓非子》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明史》 ◎樂三 ○樂章二 洪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三國演義》 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白痴(二)-第二部-05
《白痴》 已卷四十 彈事、箋、奏記
《文選》 ◎彈事 【奏彈曹景宗】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吳廷祚(子元輔 元載 元扆雅量第六
《世說新語》 1.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外篇 忤時第十三
《史通》 孝和皇帝時,韋、武弄權,母媼預政第九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水滸傳》 詩曰: 黃鉞南征自渡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