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上)-譯本序

斯丹達爾(1783—1842)的《紅與黑》(1830)中譯本問世以來,一直是讀者群和外國文學評論界注意力的一個交點.圍繞這部小說的社會內容.主人公朱利安的形象和他的兩次愛情.《紅與黑》書名的來源及其象徵意義......等問題,已經開展過那么多討論,專家學者們也已從各個不同角度作過相當充分的論述,以致不論再談些什麼,都象是在老調重彈了.為了儘可能不讓讀者感到厭倦,本文不擬再對作家作品作全面的分析,只想嘗試著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紅與黑》的魅力何在?
一個生前默默無聞.在文壇尚無立足之地的公職人員(斯丹達爾在一八三○年七月革命以後,一直在政府供職.),死後竟憑著兩.三部小說(斯丹達爾的文學創作主要是《紅與黑》,《巴馬修道院》(1839)和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呂西安.婁凡》.還發表過一篇不成熟的中篇小說《阿爾芒斯》(1827)和一些以義大利軼事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於一八五五年被後人收集成冊出版,題名《義大利軼事》.此外,斯丹達爾還寫過若干散文.遊記及有關音樂.繪畫及文學的論述,如《拉辛與莎士比亞》.《愛情論》.《亨利.勃呂拉的一生》.《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斯》.《義大利繪畫史》.《英國通訊錄》等.),更確切地說,主要是憑著《紅與黑》,便取得文學史上幾乎與巴爾扎克並肩而立的地位,這個事實本身,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探究一下么?如果我們進一步作些調查,大約還會發現,儘管《紅與黑》初版時沒有引起法國公眾的注意,而一個半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最著名的作家.批評家卻很少有對它保持沉默的.歌德.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阿拉貢.薩特......等大作家對它表示由衷的讚賞;泰納.保爾.布爾熱.勃蘭兌斯.盧那察爾斯基.盧卡契等著名批評家都高度評價它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這部書被列為世界文學經典名著,在許多國家都不止有一個譯本(如果我的統計沒有遺漏的話,在中國已經有五種譯本).特別是在青年讀者群中,它始終是最受歡迎的文學讀物之一.那么,是什麼因素使這部以一個普通刑事案件為素材的小說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紅與黑》的主要情節取自法國伊澤爾省的一個刑事案件:馬掌匠的兒子貝爾德受到本村神甫的關懷,受到較高的文化教育,進入有身分的米肖先生家當家庭教師,因與女主人發生戀情而被辭退,後來一直命途多舛,教會也對他關上了大門.他將厄運歸罪於米肖夫婦,企圖槍殺米肖夫人後zi6*殺,犯罪未遂,後被判死刑.)
當然,所有的評論家都一致肯定斯丹達爾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時代.只要看看小說的副標題一八三○年紀事就可以體會到,斯丹達爾和巴爾扎克一樣,是在自覺地為當代社會譜寫歷史.事實上,就同步地反映法國大革命以後的社會大動盪而言,也只有他可以與巴爾扎克媲美了.他那明晰.敏銳的頭腦,對王政復辟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作出了何等準確的分析判斷!但是,如果他僅僅寫出了當時的政治鬥爭形勢,寫出以韋里埃城為代表的三頭政治,寫出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相互妥協及互相滲透,寫出極端保王黨為進一步復辟封建勢力而召開的秘密會議以及教會在復辟政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是否就能使那么多讀者對這部書興味盎然呢?毫無疑問,這些描寫十分重要,很有價值,離開了這些,便不可能理解這部作品的深意.可是,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顯然不是因為關心一百多年前的政治才喜愛《紅與黑》的.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的主人公朱利安.朱利安和整個社會環境的衝突,他的野心抱負與孤軍奮鬥,他對現實的憤懣不平和報復性的反抗,這才是小說中真正扣人心弦的地方.離開了朱利安的悲劇,其他一切對讀者便毫無意義.何況,朱利安也正是藝術家悉心照料的對象,其他人物和事件在書中不過是陪襯而已.比起《人間喜劇》中的尼克男爵和埃斯格里尼翁侯爵.馬蘭.德.貢德維爾和脫魯倍神甫,(以上提到的,均系《人間喜劇》中的人物,尼克男爵.埃斯格里尼翁侯爵是外省舊貴族的典型,馬蘭.德.貢德維爾是資產階級政客,脫魯倍神甫是耶穌會中有秘密權勢的人物.)他筆下的德.雷納爾先生.瓦勒諾先生.德.拉莫爾侯爵和弗里萊爾神甫算得了什麼呢?不過是一張張剪紙而已.有特徵,卻無立體感,作者根本不打算在這些次要人物身上多費筆墨.他所嘔心瀝血塑造的,是朱利安.《紅與黑》四十萬字的篇幅,只圍繞著一個朱利安.離開這個人物,《紅與黑》的魅力就無從談起.

紅與黑(上)-譯本序_紅與黑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紅與黑(上)-譯本序_紅與黑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