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中)-第05卷-這個將毀滅那個(6)


諸如剛才提到的這些特點鮮明的古老建築物,我們姑且不論,只對十六至十八世紀的藝術概貌稍加考察,便會發現同樣衰頹和敗落的現象.自從弗朗索瓦二世起,建築物的藝術形式便逐漸消失了,幾何形式崛起了,那模樣真像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病人的骨架.建築藝術的優美線條,讓位給幾何圖形那種冷漠無情的線條.建築物不再成為一座建築物,而是一個多面體.但是,為了掩飾這種赤身裸體的醜態,建築藝術倒也煞費苦心.看一看倒也無妨,羅馬式的三角楣當中鑲嵌著那希臘式的三角楣,或者相互錯雜.千篇一律老是萬神祠混和著巴特農神廟,總是羅馬聖彼得教堂的式樣.不妨再看一看亨利四世時代那種邊角以石頭砌成的磚房.王宮廣場.太子廣場.再看一後路易十三時代的那些教堂,扁塌塌,矮墩墩,胖嘟嘟,蜷縮一團,還加上一個大圓頂,活像一個駝背一樣.再看一看那馬扎蘭式的建築藝術,那座四邦大學真是義大利式的劣製品.瞧一瞧路易十四時代的那些宮殿,堪稱朝臣們的長排營房,死板,陰森,讓人生厭.最後,還再瞧一下路易十五時代的宮殿,飾滿菊苣花形和通心粉似的細條紋,古老的建築藝術原本已是風燭殘年,缺牙豁口,卻要被打扮的花里花俏,加上那般疣子和黴菌,結果反而面目皆非了.從弗朗索瓦二世到路易十五,建築藝術的病症正以幾何級數劇增,藝術只成了裹在骨頭上的一層皮罷了,悲慘地奄奄一息了.
與此同時,印刷術的景況又怎樣呢?全部離開建築藝術的生命力,都來歸附於印刷術.隨著建築藝術每況愈下,擴展壯大了印刷術.人類思想原來花費在建築上面的大批力量,從此全用於書籍.於是從十六世紀起,在建築藝術敗落的同時而壯大起來的印刷術,就與它進行角逐,並把它置於死地.到了十七世紀,印刷術的天下已定,大功告成,坐穩了江山,可以令人歡歡喜喜,向世界宣稱一個偉大文藝世紀的到來.到了十八世紀,在路易十四宮廷里長期得到休養的印刷術,重新操起路德的古劍,武裝了伏爾泰,氣勢洶洶地猛衝過去,向古老的歐洲發起進攻,事實上,印刷術早已把歐洲的建築表現方式消滅了.到了十八世紀行將結束時,印刷術已經摧毀了一切.直到十九世紀,重建才開始了.
然而,我們不妨目前要問一下,三個世紀以來,這兩種藝術中到底是哪一種真正代表了人類思想呢?人類思想是怎么被表達出來?是哪一種不僅表現了人類思想對文學和經院哲學的種種癖好,並且還表現了其廣闊.深刻和普遍的運動規律呢?是哪一種既不間斷又不留空隙.時時刻刻和人類這行走著的千足怪物相迭合呢?究竟是建築藝術還是印刷術?
當然是印刷術.可不要搞錯了,建築藝術已經死了,永遠也不存在了,它是被印刷的書消滅的,是因為它不能那么耐久而被消滅的,也是由於它過於昂貴而被消滅的.任何大教堂,造價就達十億之巨.請構想一下,需要投資多少,才能重寫建築藝術這部書,才能重新在大地上星羅棋布地蓋起千萬座建築,方能重返昔日的鼎盛時代,那時宏偉的建築物成群,正如一個目擊者所云,仿佛這個世界晃動著身子,脫掉原來的衣服,穿上一身教會的白衣裳.(格拉貝.拉杜爾菲斯)
一本書一下子就印好了,所費不多,而且還可以遠為流傳!人類的全部思想,如同水往低處流,都沿著這斜坡傾注,這也沒什麼奇怪的?這並不是說建築藝術再也不會在其它地方造起一座美麗的宏傳建築,一件單獨的傑作.在印刷術統治之下,確實還有可能不時看到一根圓柱,我想那是由全軍用繳獲的大炮熔鑄而成的,就像在建築藝術統治時期的《伊利亞特》和《羅芒斯羅》.《摩訶婆羅多》和《尼伯龍根之歌》一樣,都由全體民眾對許多行吟史詩加之兼收並蓄和融合而成的.二十世紀突然出現一位天才建築家是可能的,就好比十三世紀突然出現但丁一樣.但到了那時,建築藝術不再是社會的藝術,集體的藝術,支配的藝術了.人類的偉大詩篇,偉大建築,偉大作品,不必再通過建築形式去修建,而是利用印刷就行了.
巴黎聖母院(中)-第05卷-這個將毀滅那個(6)_巴黎聖母院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巴黎聖母院(中)-第05卷-這個將毀滅那個(6)_巴黎聖母院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