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三-重要作品淺釋(3)


二 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在兩部奏鳴曲中,即提琴與鋼琴,或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貝多芬顯然沒有像鋼琴奏鳴曲般的成功.軟性與硬性的兩種樂器,他很難覓得完善的駕馭方法.而且十闋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內,九闋是《第三交響曲》以前所作;九闋之內五闋又是《月光奏鳴曲》以前的作品.一八一二年後,他不再從事於此種樂曲.在此我只介紹最特出的兩曲.
作品第三十號之二:《C小調奏鳴曲》(Sonate in C min.)題贈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在本曲內,貝多芬的面目較為顯著.暴烈而陰沉的主題,在提琴上演出時,鋼琴在下面怒吼.副句取著威武而興奮的姿態,兼具柔媚與遒勁的氣概.終局的激昂奔放,尤其標明了貝多芬的特色.赫里歐法國現代政治家兼音樂批評家有言:如果在這件作品裡去尋找勝利者按系指俄皇的雄姿與戰敗者的哀號,未免穿鑿的話,我們至少可認為它也是英雄式的樂曲,充滿著力與歡暢,堪與《第五交響曲》相比.
作品第四十七號:《克勒策奏鳴曲》(Sonate à Kreutzer in A min.)克勒策為法國人,為王家教堂提琴手.曾隨軍至維也納與貝多芬相遇.貝多芬遇之甚善,以此曲題贈.但克氏始終不願演奏,因他的音樂觀念迂腐守舊,根本不了解貝多芬......貝多芬一向無法安排的兩種樂器,在此被他找到了一個解決的途徑:它們倆既不能調和,就讓它們衝突;既不能攜手,就讓它們爭鬥.全曲的第一與第三樂章,不啻鋼琴與提琴的肉搏.在旁的兩部奏鳴曲中,答句往往是輕易的.典雅的美;這裡對白卻一步緊似一步,宛如兩個仇敵的短兵相接.在Andante的恬靜的變奏曲後,爭鬥重新開始,愈加緊張了,鋼琴與提琴一大段急流奔瀉的對位,由鋼琴的洪亮的呼聲結束.發展奔騰飛縱,忽然凝神屏息了一會,經過幾節Adagio,然後消沒在目眩神迷的結論中間.......這是一場決鬥,兩種樂器的決鬥,兩種思想的決鬥.
三 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是以奏鳴曲典型為基礎的曲體,所以在貝多芬的四重奏里,可以看到和他在奏鳴曲與交響曲內相同的演變.他的趨向是旋律的強化,發展與形式的自由;且在弦樂器上所能表現的複音配合,更為富麗更為獨立.他一共製作十六闋四重奏,但在第十一與第十二闋之間,相隔有十四年之久,一八一○......一八二四.故最後五闋形成了貝多芬作品中一個特殊面目,顯示他最後的藝術成就.當第十二闋四重奏問世之時,《D調彌撒曲》與《第九交響曲》都已誕生.他最後幾年的生命是孤獨.尤其是藝術上的孤獨,連親近的友人都不了解他了......疾病.困窮.煩惱侄子的不長進煎熬他最甚的時代.他慢慢隱忍下去,一切悲苦深深地沉潛到心靈深處.他在樂藝上表現的,是更為肯定的個性.他更求深入,更愛分析,儘量汲取悲歡的靈泉,打破形式的桎梏.音樂幾乎變成歌辭與語言一般,透明地傳達著作者內在的情緒,以及起伏微妙的心理狀態.一般人往往只知鑑賞貝多芬的交響曲與奏鳴曲;四重奏的價值,至近數十年方始被人賞識.因為這類純粹表現內心的樂曲,必須內心生活豐富而深刻的人才能體驗;而一般的音樂修養也須到相當的程度方不致在森林中迷路.
貝多芬傳-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三-重要作品淺釋(3)_貝多芬傳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貝多芬傳-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三-重要作品淺釋(3)_貝多芬傳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