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7)


原書第五版及後出各版序言
現在這部小說,是裡邊有下面這樣情況的一種,就是,它所刻劃的女主角還沒開始正式活動以前,就經歷了一番事故了,而那番事故,通常又都認為是使她喪失了作主角的資格的,或者至少是把她的活動和希望實際上結束了的;既是這樣,那么,如果讀者會歡迎這部書,並且會和我一致地主張,認為關於一件人所共知的慘劇,在它的隱微方面,除了已經說過的話以外,在小說里還可以再說一說,那這種歡迎和主張,自然都是和公認的習俗十分相反的了.然而英美兩國的讀者,接受《德伯家的苔絲》那種同情的精神,卻又仿佛證明,寫一部小說,只依據大家不說出來的意見作方向,而不必使它符合僅僅表現於口頭的世道習俗,並不是一無可取的辦法,即使拿現在這種好壞不勻.限於局部的成績作例子,都可以這樣說.我對於這種同情,忍不住要表示感激;我只覺得,在現在這個世界裡,本是渴想友誼而不可得的,本是只要不被人誤會就得算是受惠的,而我卻永遠不能和這些同情賞識的男女讀者,見面握手,這是我的憾事.
我所說的這些讀者裡面,包括了那些寬宏大量地歡迎這部小說的書評家......他們占了讀者的大多數.從他們的言辭里看來,就知道,他們也和其餘的讀者一樣,用他們自己那種富於想像的直覺,把我敘述方面的缺陷加以彌補的地方,可就太多太多了.
這部書的本意,既不想教訓人,也不想攻擊人,而只想在描敘的部分,簡單樸素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在思考的部分,多寫進去一些印象,少寫進去一些主見,(哈代在維塞司版全集的總序里說,他從來沒把他對事序物理的意見,寫成絕對一貫的哲學,......他所表示的,只是一時的印象,不是深入的主見,或者駁人的辯論.)雖然這樣,但是反對這部書的內容和寫法的,卻大有人在.
反對者之中那班更厲害的,除了別的事項以外,還對於什麼是適於藝術的題材,在良心上不能和我同意;同時明白表示,他們只能把這部書的副題里那個形容詞所含的觀念,和文明禮法養成的那種完全人為.並非原有的意義联合,而不能把它和任何別的意義联合.這個形容詞在自然中的意義,以及美學對它所有的要求,他們更不理會;至於他們自己的基督教最優美的一方面對這個形容詞所給的精神解釋,(特指《新約.提多書》第一章第十五節,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在污穢不信的人,什麼都不潔淨.下文所說那一種人生觀,請參看本書第447頁注①.)就更不用說了.還有一班人,他們反對的理由,根本不過是說,這部小說里所包含的人生觀,只是在十九世紀末期流行的那一種,而不是更早一些.更淳樸一些的時代里的......這種說法,我只希望能有充分的根據才好.讓我重說一遍好了:一部小說,只是一種印象,不是一篇辯論;我要說的話就止於此;因為我想起席勒給歌德的信里說到這班批評者那一段話來了:他們那一班人,只在以表現為事的文章里,尋找他們自己的意思;他們把應該怎樣的東西,看得高於事實怎樣的東西,因此,這種爭論的原因,完全是基本原則的問題,要和他們取得諒解,是完全不可能的.又有一段:只要我看見,任何人批評詩歌表現.而承認有比內在的'真實,和'必然,還更重要的東西,那我跟他就算斷絕關係了.(這是席勒一七九五年三月一日在耶那給歌德的一封信里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此處引文所據為什米刺的英譯(見Correspondence between Schiller and Goethe,vol.1,P.58).這班批評者指亞扣比等人而言,)
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7)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德伯家的苔絲(上)-譯本序(7)_德伯家的苔絲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