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居士集卷三十九
◎記十首〈附一首〉
【泗州先春亭記〈景祐三年〉】
景祐二年秋,清河張侯以殿中丞來守泗上,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
者。曰:“暴莫大於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舊而廣之,度為萬有九
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萬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力出於
州兵,而石出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不可。”相與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者。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實石堅,捍暴
備災可久而不壞。既曰:“泗,四達之州也,賓客之至者有禮。”於是因前蔣侯
堂之亭新之,為勞餞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於前人,而志邦人之思也。又曰:
“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於是治常豐蒼西門二夾室,一以視出納,
曰某亭;一以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後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
之東城上為先春亭,以臨淮水而望西山。
是歲秋,予貶夷陵,過泗上,於是知張侯之善為政也。昔周單子聘楚而過陳,
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梁,客至不授館,羈旅無所寓,遂知其必亡。蓋城郭道路,
旅舍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而《周官》尤謹著之以為御備。今張侯之作也,先
民之備災,而及於賓客往來,然後思自休焉,故曰善為政也。
先時,歲大水,州歲溺,前司封員外郎張侯夏守是州,築堤以御之,今所謂
因其舊者是也。是役也,堤為大,故予記其大者詳焉。
【夷陵縣至喜堂記〈景祐三年〉】
峽州治夷陵,地濱大江,雖有椒。漆、紙以通商賈,而民俗儉陋,常自足,
無所仰於四方。販夫所售不過鱐魚腐鮑,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賈皆無為而至。
地僻而貧,故夷陵為下縣,而峽為小州。州居無郭郛,通衢不能容車馬,市無百
貨之列,而鮑魚之肆不可入,雖邦君之過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趨。而民之列
處,灶、廩、匽、井無異位,一室之間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歲常
火災,而俗信鬼神,其相傳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書
荊以狄之,而詩人亦曰蠻荊,豈其陋俗自古然歟?
景祐二年,尚書駕部員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樹木,增城柵,甓南北之街,作
市門市區。又教民為瓦屋,別灶廩,異人畜,以變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劉光裔治
其縣,起敕書樓,飾廳事,新吏舍。三年夏,縣功畢。
某有罪來是邦,朱公與某有舊,且哀其以罪而來,為至縣舍,擇其廳事之東
以作斯堂,度為疏絜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與賓客偕至而落之。夫
罪戾之人,宜棄惡地,處窮險,使其憔翠憂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賴朱公而得善
地,以偷宴安,頑然使忘其有罪之憂,是皆異其所以來之意。
然夷陵之僻,陸走荊門、襄陽至京師,二十有八驛;水道大江、絕淮抵汴東
水門,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為吏者多不欲遠來,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歲滿,
或自罷去。然不知夷陵風俗樸野,少盜爭,而令之日食有稻與魚,又有橘、柚、
茶、筍四時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繕完,無不可愛。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
憂,而凡為吏者,莫不始來而不樂,既至而後喜也。作《至喜堂記》,藏其壁。
夫令雖卑而有土與民,宜志其風俗變化之善惡,使後來者有考焉爾。
【峽州至喜亭記〈景祐四年〉】
蜀於五代為僣國,以險為虞,以富自足,舟車之跡不通乎中國者五十有九年。
宋受天命,一海內,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後蜀之絲枲織文
之富,衣被於天下,而貢輸商旅之往來者,陸輦秦、鳳、水道岷江,不絕於萬里
之外。
岷江之來,合蜀眾水,出三峽為荊江,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為湍,觸
之為旅。順流之舟頃刻數百里,不及顧視,一失毫釐與崖石遇,則糜潰漂沒不見
蹤跡。故凡蜀之可以充內府、供京師而移用乎諸州者,皆陸出,而其羨餘不急之
物,乃下於江,若棄之然,其為險且不測如此。夷陵為州,當峽口,江出峽始溫
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瀝酒再拜相賀,以為更生。
尚書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於江津,以為舟者之停留也。
且志夫天下之大險,至此而始平夷,以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為下州,廩與俸皆
薄,而僻且遠,雖有善政,不足為名譽以資進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
喜夫人之去憂患而就樂易,《詩》所謂“愷悌君子”者矣。自公之來,歲數大豐,
因民之餘,然後有作,惠於往來,以館以勞,動不違時,而人有賴,是皆宜書。
故凡公之佐吏,因相與謀,而屬筆於修焉。
【襄州穀城縣夫子廟碑記〈寶元元年〉】
釋奠、釋菜、祭之略者也。古者士之見師,以菜為贄,故始入學者必釋菜以
禮其行師。其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奠。釋奠有樂無屍;而釋菜無樂,則其又略
也,故其禮亡焉。而今釋奠倖存,然亦無樂,又不遍舉於四時,獨春秋行事而已。
《記》曰:“釋奠必有合,有國故則否。”謂凡有國,各自祭其先聖先師,若唐
虞之夔、伯夷,周之周公,魯之孔子。其國之無焉者,則必合於鄰國而祭之。然
自孔子歿,後之學者莫不宗焉,故天下皆尊以為先聖,而後世無以易。學校廢久
矣,學者莫知所師,又取孔子門人之高弟曰顏回者而配焉,以為先師。隋、唐之
際,天下州縣皆立學,置學官、生員,而釋奠之禮遂以著令。其後州縣學廢,而
釋奠之禮,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廢。學廢矣,無所從祭,則皆廟而祭之。荀卿子
曰:“仲尼,聖人之不得勢者也。”然使其得勢,則為堯、舜矣。不幸無時而歿,
特以學者之故,享弟子春秋之禮。而後之人不推所謂釋奠者,徒見官為立祠而州
縣莫不祭之,則以為夫子之尊由此為盛。甚者,乃謂生雖不得位,而歿有所享,
以為夫子榮,謂有德之報,雖堯、舜莫若。何其謬論者歟!祭之禮,以迎屍、酌
鬯為盛。釋奠、薦饌,直奠而已,故曰祭之略者。其事有樂舞、授器之禮,今又
廢,則於其略者又不備焉。然古之所謂吉凶、鄉射、賓燕之禮,民得而見焉者,
今皆廢失,而州縣幸有社稷、釋奠、風雨雷師之祭,民猶得以識先王之禮器焉。
其牲酒器幣之數,升降俯仰之節,吏又多不能習,至其臨事,舉多不中而色不莊,
使民無所瞻仰。見者殆焉,因以為古禮不足復用,可勝嘆哉!
大宋之興,於今八十年,天下無事,方修禮樂,崇儒術,以文太平之功。以
謂王爵未足以尊夫子,又加至聖之號以褒崇之,講正其禮,下於州縣。而吏或不
能喻上之意,凡有司簿書之所不責者,謂之不急,非師古好學者莫肯盡心焉。谷
城令狄君栗,為其邑未逾時,修文宣王廟易於縣之左,大其正位,為學舍於其旁,
藏九經書,率其邑之子弟興於學。然後考制度,為俎豆、籩篚、尊爵、簠簋凡若
乾,以與其邑人行事。穀城縣政久廢,狄君居之,期月稱治,又能載國典,修禮
興學,急其有司所不責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謂有志之士矣。
【御書閣記〈慶曆二年〉】
醴陵縣東二十里,有宮曰登真,其前有山,世傳仙人王喬煉藥於此。唐開元
間,神仙道家之說興,天子為書六大字,賜而揭焉。太宗皇帝時,詔求天下前世
名山異跡,而尤好書法,聞登真有開元時所賜字,甚奇,乃取至京師閱焉,已而
還之,又賜御書飛白字使藏焉。其後登真大火,獨飛白書存。康定元年,道士彭
知一探其私笈以市工材,悉復宮之舊,建樓若干尺以藏賜書。予之故人處士任君
為予言其事,來乞文以志,凡十餘請而不懈。予所領職方,悉掌天下圖書,考圖
驗之,醴陵老佛之居凡八十,而所謂登真者,其說皆然,乃為之記。
夫老與佛之學,皆行於世久矣,為其徒者常相訾病,若不相容於世。二家之
說,皆見斥於吾儒,宜其合勢併力以為拒守,而乃反自相攻,惟恐不能相弱者何
哉?豈其死生性命所持之說相盭而然邪?故其代為興衰,各繫於時之好惡,雖善
辯者不能合二說而一之。至其好大宮室,以矜世人,則其為事同焉。然而佛能箝
人情而鼓以禍福,人之趣者常眾而熾,老氏獨好言清淨遠去、靈仙飛化之術,其
事冥深,不可質究,則其為常以淡泊無為為務。故凡佛氏之動搖興作,為力甚易。
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能獨興,其間能自力而不廢者,豈不賢於其徒者哉!
知一是已。慶曆二年八月八日,廬陵歐陽修記。
【畫舫齋記〈慶曆二年〉】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東偏之室,治為燕私之居,而名曰畫舫齋。齋廣一室,
其深七室,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溫室之奧,則穴其上以為明;
其虛室之疏以達,則闌檻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凡偃休於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
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於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
皆可愛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於履險蹈難,必曰涉川。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險難,而非
安居之用也。今予治齋於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矧予又嘗以
罪謫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於大江,至於巴峽,轉而以入於漢沔,計其水行幾
萬餘里,其羈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矣。當其
恐時,顧視前後,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竅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
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於朝,以來是州,飽廩
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時山川所歷,舟楫之危,蛟龜之出沒,波濤之洶欻,宜其寢
驚而夢愕。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於舟居者邪!然予聞古之人,
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苟非冒利於險,有罪而不
得已,使順風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
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謨善大書,頗怪偉,將乞其大字以題於楹,懼其疑予之所以名齋者,
故具以雲。又因以置於壁。壬午十二月十二日書。
【王彥章畫像記〈慶曆三年〉】
太師王公諱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事梁,為宣義軍節度使,以身死
國,葬於鄭州之管城。晉天福二年,始贈太師。公在梁以智勇聞,梁,晉之爭數
百戰,其為勇將多矣,而晉人獨畏彥章。自乾化後,常與晉戰,屢困莊宗於河上。
及梁末年,小人趙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將多以訁毚不見信,皆怒而有怠心,而
梁亦盡失河北,事勢已去。諸將多懷顧望,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志雖不就,
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五代終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
易國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時,能不污其身得全其節者鮮矣。公本武人,不
知書,其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蓋其義勇忠信,出於
天性而然。
予於《五代書》,竅有善善惡惡之志,至於公傳,未嘗不感憤嘆息,惜乎舊
史殘略,不能備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節度判官來此,求於滑人,得公之孫睿
所錄家傳,頗多於舊史,其記德勝之戰尤詳。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經
於帝前。公因用笏畫山川,為御史彈而見廢。又言公五子,其二同父死節。
此皆舊史無之。又雲公在滑,以訁毚自歸於京師;而史雲召之。是時梁兵盡
屬段凝,京師羸兵不滿數千,公得保鑾五百人之鄆州,以力寡敗於中都;而史雲
將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勝也,初受命於帝前,期以三日破敵,梁之將相聞者皆竅笑。及破
南城,果三日。是時莊宗在魏,聞公復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馳馬來救,已不及
矣。莊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今國家罷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敗
軍殺將,連四五年,而攻守之計至今未決。予嘗獨持用奇取勝之議,而嘆邊將屢
失其機,時人聞予說者,或笑以為狂,或忽若不聞,雖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讀
公家傳,至於德勝之捷,乃知古之名將必出於奇,然後能勝。然非審於為計者不
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偉男子之所為,非拘牽常算之士可到也。
每讀其傳,未嘗不想見其人。後二年,予復來通判州事。歲之正月,過俗所
謂鐵槍寺者,又得公畫像而拜焉。歲久磨滅,隱隱可見,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
有加焉,懼失其真也。公善用槍,當時號王鐵槍,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猶以名其
寺,童兒牧豎皆知王鐵槍之為良將也。一槍之勇,同時豈無?而公獨不朽者,豈
其忠義之節使然歟?畫已百餘年矣,完之復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畫之
存不存也。而予尤區區如此者,蓋其希慕之至焉耳。讀其書,尚想乎其人,況得
拜其像,識其面目,不忍見其壞也。畫既完,因書予所得者於後,而歸其人使藏
之。
【吉州學記〈慶曆四年〉】
慶曆三年秋,天子開天章閣,召政事之臣八人,問治天下其要有幾,施於今
者宜何先,使坐而書以對。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頓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
惟陛下所欲為,則天下幸甚。於是詔書屢下,勸農桑,責吏課,舉賢才。其明年
三月,遂詔天下皆立學,置學官之員,然後海隅徼塞四方萬里之外,莫不皆有學。
嗚呼,盛矣!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廢。《記》曰:
“國有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極盛之時大備之制也。宋興,蓋
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學始克大立,豈非盛美之事,須其久而後至於大備歟?是
以詔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後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學成。州舊有夫子廟,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寬之至
也,謀與州人遷而大之,以為學舍,事方上請而詔已下,學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學也,吉之士率其私錢一百五十萬以助。用人之力積二萬二千工,
而人不以為勞;其良材堅甓之用凡二十二萬三千五百,而人不以為多;學有堂筵
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嚴嚴翼翼,壯偉閎耀,而人不以
為侈。既成,而來學者常三百餘人。
予世家于吉,而濫官於朝,進不能讚揚天子之盛美,退不得與諸生揖讓乎其
中。然予聞教學之法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其勉於人者勤,其入於人
者漸,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至於禮讓興行而風俗純美,然後為學之成。
今州縣之吏不得久其職而躬親於教化也,故李侯之績及於學之立,而不及待其成。
惟後之人,毋廢慢天子之詔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
見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為公卿,問於其俗而婚喪飲食皆中禮節,入於其里而長
幼相孝慈於其家,行於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道路,然後樂學之
道成。而得時從先生、耆老,席於眾賓之後,聽鄉樂之歌,飲獻酬之酒,以詩頌
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侯之遺愛,不亦美哉!故於其始成也,刻辭
於石,而立諸其廡以俟。
【又初稿附刊】
慶曆三年,天子開天章閣,召政事之臣八人,賜之坐,問治天下其要有幾,
施於今者宜何先,使書於紙以對。八人者皆振恐失措,俯伏頓首,言此事大,非
愚臣所能及,惟陛下幸詔臣等,於是退而具述為條列。明年正月,始詔州郡吏以
賞罰勸農桑。三月,又詔天下皆立學。惟三代仁政之本,始於井田而成於學校。
《記》曰:“國有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其極盛之時大備之制也。凡
學,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至於風俗成而頌聲興。蓋其功法,施之各有
次第,其教於人者勤,而入於人者漸,勤則不倦,漸則遲久而深。夫以不倦之意
待遲久而成功者,三王之用心也。故其為法必久而後至太平,而為國皆至六七百
年而未已,此其效也。三代學制甚詳,而後世罕克以舉,舉或不知,而本末不備
又欲以速,不待其成而怠,故學之道常廢而僅存。惟天子明聖,深原三代致治之
本,要在富而教之。故先之農桑,而繼以學校,將以衣食饑寒之民而皆知孝慈禮
讓。是以詔書再下,吏民感悅,奔走執事者以後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學成。州即先夫子廟為學舍於城西而未備,今知州事、殿
中丞李侯寬之至也,謀與州人遷而大之,事方上請而詔下,學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學也,吉之士率其私錢一百五十萬以助。用人之力積二萬一千工,
而人不以為勞;其良材堅甓之用凡二十二萬三千五百,而人不以為多;學有堂筵
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嚴嚴翼翼,壯偉閎耀,而人不以
為侈。既成,而來學者常三百餘人。
予世家于吉,濫官於朝廷,進不能贊明天子之盛美,退不能與諸生揖讓乎其
中。惟幸吉之學教者,知學本於勤漸,遲久而不倦以治,毋廢慢天子之詔。使予
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見吉之士皆道德明秀可為公卿,過其市而賈者
不鬻其淫,適其野而耕者不爭壠畝,入其里閭而長幼相孝慈於其家,行其道途而
少者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路,然後樂學之道成。而得從鄉先生席於眾賓之後,
聽鄉樂之歌,飲射壺之酒,以詩頌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侯之遺愛,
不亦美哉!故於其始成也,刻辭於石,以立諸其廡。
【豐樂亭記〈慶曆六年〉】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
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
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於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
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
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
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
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
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於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
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修之
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
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
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慶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
陽修記。
【醉翁亭記〈慶曆六年〉】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
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清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
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
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
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
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
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
修也。
【泗州先春亭記〈景祐三年〉】
景祐二年秋,清河張侯以殿中丞來守泗上,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
者。曰:“暴莫大於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舊而廣之,度為萬有九
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萬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力出於
州兵,而石出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
不可。”相與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者。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實石堅,捍暴
備災可久而不壞。既曰:“泗,四達之州也,賓客之至者有禮。”於是因前蔣侯
堂之亭新之,為勞餞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於前人,而志邦人之思也。又曰:
“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於是治常豐蒼西門二夾室,一以視出納,
曰某亭;一以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後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
之東城上為先春亭,以臨淮水而望西山。
是歲秋,予貶夷陵,過泗上,於是知張侯之善為政也。昔周單子聘楚而過陳,
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梁,客至不授館,羈旅無所寓,遂知其必亡。蓋城郭道路,
旅舍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而《周官》尤謹著之以為御備。今張侯之作也,先
民之備災,而及於賓客往來,然後思自休焉,故曰善為政也。
先時,歲大水,州歲溺,前司封員外郎張侯夏守是州,築堤以御之,今所謂
因其舊者是也。是役也,堤為大,故予記其大者詳焉。
【夷陵縣至喜堂記〈景祐三年〉】
峽州治夷陵,地濱大江,雖有椒。漆、紙以通商賈,而民俗儉陋,常自足,
無所仰於四方。販夫所售不過鱐魚腐鮑,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賈皆無為而至。
地僻而貧,故夷陵為下縣,而峽為小州。州居無郭郛,通衢不能容車馬,市無百
貨之列,而鮑魚之肆不可入,雖邦君之過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趨。而民之列
處,灶、廩、匽、井無異位,一室之間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歲常
火災,而俗信鬼神,其相傳曰作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書
荊以狄之,而詩人亦曰蠻荊,豈其陋俗自古然歟?
景祐二年,尚書駕部員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樹木,增城柵,甓南北之街,作
市門市區。又教民為瓦屋,別灶廩,異人畜,以變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劉光裔治
其縣,起敕書樓,飾廳事,新吏舍。三年夏,縣功畢。
某有罪來是邦,朱公與某有舊,且哀其以罪而來,為至縣舍,擇其廳事之東
以作斯堂,度為疏絜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與賓客偕至而落之。夫
罪戾之人,宜棄惡地,處窮險,使其憔翠憂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賴朱公而得善
地,以偷宴安,頑然使忘其有罪之憂,是皆異其所以來之意。
然夷陵之僻,陸走荊門、襄陽至京師,二十有八驛;水道大江、絕淮抵汴東
水門,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為吏者多不欲遠來,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歲滿,
或自罷去。然不知夷陵風俗樸野,少盜爭,而令之日食有稻與魚,又有橘、柚、
茶、筍四時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繕完,無不可愛。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
憂,而凡為吏者,莫不始來而不樂,既至而後喜也。作《至喜堂記》,藏其壁。
夫令雖卑而有土與民,宜志其風俗變化之善惡,使後來者有考焉爾。
【峽州至喜亭記〈景祐四年〉】
蜀於五代為僣國,以險為虞,以富自足,舟車之跡不通乎中國者五十有九年。
宋受天命,一海內,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後蜀之絲枲織文
之富,衣被於天下,而貢輸商旅之往來者,陸輦秦、鳳、水道岷江,不絕於萬里
之外。
岷江之來,合蜀眾水,出三峽為荊江,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為湍,觸
之為旅。順流之舟頃刻數百里,不及顧視,一失毫釐與崖石遇,則糜潰漂沒不見
蹤跡。故凡蜀之可以充內府、供京師而移用乎諸州者,皆陸出,而其羨餘不急之
物,乃下於江,若棄之然,其為險且不測如此。夷陵為州,當峽口,江出峽始溫
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瀝酒再拜相賀,以為更生。
尚書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於江津,以為舟者之停留也。
且志夫天下之大險,至此而始平夷,以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為下州,廩與俸皆
薄,而僻且遠,雖有善政,不足為名譽以資進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
喜夫人之去憂患而就樂易,《詩》所謂“愷悌君子”者矣。自公之來,歲數大豐,
因民之餘,然後有作,惠於往來,以館以勞,動不違時,而人有賴,是皆宜書。
故凡公之佐吏,因相與謀,而屬筆於修焉。
【襄州穀城縣夫子廟碑記〈寶元元年〉】
釋奠、釋菜、祭之略者也。古者士之見師,以菜為贄,故始入學者必釋菜以
禮其行師。其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奠。釋奠有樂無屍;而釋菜無樂,則其又略
也,故其禮亡焉。而今釋奠倖存,然亦無樂,又不遍舉於四時,獨春秋行事而已。
《記》曰:“釋奠必有合,有國故則否。”謂凡有國,各自祭其先聖先師,若唐
虞之夔、伯夷,周之周公,魯之孔子。其國之無焉者,則必合於鄰國而祭之。然
自孔子歿,後之學者莫不宗焉,故天下皆尊以為先聖,而後世無以易。學校廢久
矣,學者莫知所師,又取孔子門人之高弟曰顏回者而配焉,以為先師。隋、唐之
際,天下州縣皆立學,置學官、生員,而釋奠之禮遂以著令。其後州縣學廢,而
釋奠之禮,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廢。學廢矣,無所從祭,則皆廟而祭之。荀卿子
曰:“仲尼,聖人之不得勢者也。”然使其得勢,則為堯、舜矣。不幸無時而歿,
特以學者之故,享弟子春秋之禮。而後之人不推所謂釋奠者,徒見官為立祠而州
縣莫不祭之,則以為夫子之尊由此為盛。甚者,乃謂生雖不得位,而歿有所享,
以為夫子榮,謂有德之報,雖堯、舜莫若。何其謬論者歟!祭之禮,以迎屍、酌
鬯為盛。釋奠、薦饌,直奠而已,故曰祭之略者。其事有樂舞、授器之禮,今又
廢,則於其略者又不備焉。然古之所謂吉凶、鄉射、賓燕之禮,民得而見焉者,
今皆廢失,而州縣幸有社稷、釋奠、風雨雷師之祭,民猶得以識先王之禮器焉。
其牲酒器幣之數,升降俯仰之節,吏又多不能習,至其臨事,舉多不中而色不莊,
使民無所瞻仰。見者殆焉,因以為古禮不足復用,可勝嘆哉!
大宋之興,於今八十年,天下無事,方修禮樂,崇儒術,以文太平之功。以
謂王爵未足以尊夫子,又加至聖之號以褒崇之,講正其禮,下於州縣。而吏或不
能喻上之意,凡有司簿書之所不責者,謂之不急,非師古好學者莫肯盡心焉。谷
城令狄君栗,為其邑未逾時,修文宣王廟易於縣之左,大其正位,為學舍於其旁,
藏九經書,率其邑之子弟興於學。然後考制度,為俎豆、籩篚、尊爵、簠簋凡若
乾,以與其邑人行事。穀城縣政久廢,狄君居之,期月稱治,又能載國典,修禮
興學,急其有司所不責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謂有志之士矣。
【御書閣記〈慶曆二年〉】
醴陵縣東二十里,有宮曰登真,其前有山,世傳仙人王喬煉藥於此。唐開元
間,神仙道家之說興,天子為書六大字,賜而揭焉。太宗皇帝時,詔求天下前世
名山異跡,而尤好書法,聞登真有開元時所賜字,甚奇,乃取至京師閱焉,已而
還之,又賜御書飛白字使藏焉。其後登真大火,獨飛白書存。康定元年,道士彭
知一探其私笈以市工材,悉復宮之舊,建樓若干尺以藏賜書。予之故人處士任君
為予言其事,來乞文以志,凡十餘請而不懈。予所領職方,悉掌天下圖書,考圖
驗之,醴陵老佛之居凡八十,而所謂登真者,其說皆然,乃為之記。
夫老與佛之學,皆行於世久矣,為其徒者常相訾病,若不相容於世。二家之
說,皆見斥於吾儒,宜其合勢併力以為拒守,而乃反自相攻,惟恐不能相弱者何
哉?豈其死生性命所持之說相盭而然邪?故其代為興衰,各繫於時之好惡,雖善
辯者不能合二說而一之。至其好大宮室,以矜世人,則其為事同焉。然而佛能箝
人情而鼓以禍福,人之趣者常眾而熾,老氏獨好言清淨遠去、靈仙飛化之術,其
事冥深,不可質究,則其為常以淡泊無為為務。故凡佛氏之動搖興作,為力甚易。
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能獨興,其間能自力而不廢者,豈不賢於其徒者哉!
知一是已。慶曆二年八月八日,廬陵歐陽修記。
【畫舫齋記〈慶曆二年〉】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東偏之室,治為燕私之居,而名曰畫舫齋。齋廣一室,
其深七室,以戶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溫室之奧,則穴其上以為明;
其虛室之疏以達,則闌檻其兩旁以為坐立之倚。凡偃休於吾齋者,又如偃休乎舟
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於兩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
皆可愛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於履險蹈難,必曰涉川。蓋舟之為物,所以濟險難,而非
安居之用也。今予治齋於署,以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矧予又嘗以
罪謫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於大江,至於巴峽,轉而以入於漢沔,計其水行幾
萬餘里,其羈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矣。當其
恐時,顧視前後,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竅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
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於朝,以來是州,飽廩
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時山川所歷,舟楫之危,蛟龜之出沒,波濤之洶欻,宜其寢
驚而夢愕。而乃忘其險阻,猶以舟名其齋,豈真樂於舟居者邪!然予聞古之人,
有逃世遠去江湖之上終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樂也。苟非冒利於險,有罪而不
得已,使順風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則舟之行豈不樂哉!顧予誠有
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謨善大書,頗怪偉,將乞其大字以題於楹,懼其疑予之所以名齋者,
故具以雲。又因以置於壁。壬午十二月十二日書。
【王彥章畫像記〈慶曆三年〉】
太師王公諱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事梁,為宣義軍節度使,以身死
國,葬於鄭州之管城。晉天福二年,始贈太師。公在梁以智勇聞,梁,晉之爭數
百戰,其為勇將多矣,而晉人獨畏彥章。自乾化後,常與晉戰,屢困莊宗於河上。
及梁末年,小人趙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將多以訁毚不見信,皆怒而有怠心,而
梁亦盡失河北,事勢已去。諸將多懷顧望,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志雖不就,
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五代終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
易國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時,能不污其身得全其節者鮮矣。公本武人,不
知書,其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蓋其義勇忠信,出於
天性而然。
予於《五代書》,竅有善善惡惡之志,至於公傳,未嘗不感憤嘆息,惜乎舊
史殘略,不能備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節度判官來此,求於滑人,得公之孫睿
所錄家傳,頗多於舊史,其記德勝之戰尤詳。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經
於帝前。公因用笏畫山川,為御史彈而見廢。又言公五子,其二同父死節。
此皆舊史無之。又雲公在滑,以訁毚自歸於京師;而史雲召之。是時梁兵盡
屬段凝,京師羸兵不滿數千,公得保鑾五百人之鄆州,以力寡敗於中都;而史雲
將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勝也,初受命於帝前,期以三日破敵,梁之將相聞者皆竅笑。及破
南城,果三日。是時莊宗在魏,聞公復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馳馬來救,已不及
矣。莊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今國家罷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敗
軍殺將,連四五年,而攻守之計至今未決。予嘗獨持用奇取勝之議,而嘆邊將屢
失其機,時人聞予說者,或笑以為狂,或忽若不聞,雖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讀
公家傳,至於德勝之捷,乃知古之名將必出於奇,然後能勝。然非審於為計者不
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偉男子之所為,非拘牽常算之士可到也。
每讀其傳,未嘗不想見其人。後二年,予復來通判州事。歲之正月,過俗所
謂鐵槍寺者,又得公畫像而拜焉。歲久磨滅,隱隱可見,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
有加焉,懼失其真也。公善用槍,當時號王鐵槍,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猶以名其
寺,童兒牧豎皆知王鐵槍之為良將也。一槍之勇,同時豈無?而公獨不朽者,豈
其忠義之節使然歟?畫已百餘年矣,完之復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畫之
存不存也。而予尤區區如此者,蓋其希慕之至焉耳。讀其書,尚想乎其人,況得
拜其像,識其面目,不忍見其壞也。畫既完,因書予所得者於後,而歸其人使藏
之。
【吉州學記〈慶曆四年〉】
慶曆三年秋,天子開天章閣,召政事之臣八人,問治天下其要有幾,施於今
者宜何先,使坐而書以對。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頓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
惟陛下所欲為,則天下幸甚。於是詔書屢下,勸農桑,責吏課,舉賢才。其明年
三月,遂詔天下皆立學,置學官之員,然後海隅徼塞四方萬里之外,莫不皆有學。
嗚呼,盛矣!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廢。《記》曰:
“國有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極盛之時大備之制也。宋興,蓋
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學始克大立,豈非盛美之事,須其久而後至於大備歟?是
以詔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後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學成。州舊有夫子廟,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寬之至
也,謀與州人遷而大之,以為學舍,事方上請而詔已下,學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學也,吉之士率其私錢一百五十萬以助。用人之力積二萬二千工,
而人不以為勞;其良材堅甓之用凡二十二萬三千五百,而人不以為多;學有堂筵
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嚴嚴翼翼,壯偉閎耀,而人不以
為侈。既成,而來學者常三百餘人。
予世家于吉,而濫官於朝,進不能讚揚天子之盛美,退不得與諸生揖讓乎其
中。然予聞教學之法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其勉於人者勤,其入於人
者漸,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至於禮讓興行而風俗純美,然後為學之成。
今州縣之吏不得久其職而躬親於教化也,故李侯之績及於學之立,而不及待其成。
惟後之人,毋廢慢天子之詔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
見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為公卿,問於其俗而婚喪飲食皆中禮節,入於其里而長
幼相孝慈於其家,行於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道路,然後樂學之
道成。而得時從先生、耆老,席於眾賓之後,聽鄉樂之歌,飲獻酬之酒,以詩頌
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侯之遺愛,不亦美哉!故於其始成也,刻辭
於石,而立諸其廡以俟。
【又初稿附刊】
慶曆三年,天子開天章閣,召政事之臣八人,賜之坐,問治天下其要有幾,
施於今者宜何先,使書於紙以對。八人者皆振恐失措,俯伏頓首,言此事大,非
愚臣所能及,惟陛下幸詔臣等,於是退而具述為條列。明年正月,始詔州郡吏以
賞罰勸農桑。三月,又詔天下皆立學。惟三代仁政之本,始於井田而成於學校。
《記》曰:“國有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其極盛之時大備之制也。凡
學,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至於風俗成而頌聲興。蓋其功法,施之各有
次第,其教於人者勤,而入於人者漸,勤則不倦,漸則遲久而深。夫以不倦之意
待遲久而成功者,三王之用心也。故其為法必久而後至太平,而為國皆至六七百
年而未已,此其效也。三代學制甚詳,而後世罕克以舉,舉或不知,而本末不備
又欲以速,不待其成而怠,故學之道常廢而僅存。惟天子明聖,深原三代致治之
本,要在富而教之。故先之農桑,而繼以學校,將以衣食饑寒之民而皆知孝慈禮
讓。是以詔書再下,吏民感悅,奔走執事者以後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學成。州即先夫子廟為學舍於城西而未備,今知州事、殿
中丞李侯寬之至也,謀與州人遷而大之,事方上請而詔下,學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學也,吉之士率其私錢一百五十萬以助。用人之力積二萬一千工,
而人不以為勞;其良材堅甓之用凡二十二萬三千五百,而人不以為多;學有堂筵
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賓客之位,有游息之亭,嚴嚴翼翼,壯偉閎耀,而人不以
為侈。既成,而來學者常三百餘人。
予世家于吉,濫官於朝廷,進不能贊明天子之盛美,退不能與諸生揖讓乎其
中。惟幸吉之學教者,知學本於勤漸,遲久而不倦以治,毋廢慢天子之詔。使予
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見吉之士皆道德明秀可為公卿,過其市而賈者
不鬻其淫,適其野而耕者不爭壠畝,入其里閭而長幼相孝慈於其家,行其道途而
少者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路,然後樂學之道成。而得從鄉先生席於眾賓之後,
聽鄉樂之歌,飲射壺之酒,以詩頌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侯之遺愛,
不亦美哉!故於其始成也,刻辭於石,以立諸其廡。
【豐樂亭記〈慶曆六年〉】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
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
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於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
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
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
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
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
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於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
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修之
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
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
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慶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
陽修記。
【醉翁亭記〈慶曆六年〉】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
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清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
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
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
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
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
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
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
修也。
0
猜你喜歡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後漢書》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寶島-19-駐守寨子的人們
《寶島》(由吉姆·霍金斯重新開始敘沉船-第50章
《沉船》 就07章 十二陵
《尉繚子》威在於不變;惠在於因時;機在於應事;戰在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二百五十
《清史稿》 ○唐景崧 劉永福 唐景崧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杜裴李韋 杜黃裳,字遵素通辯論第四
《公孫龍子》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4部-13
《安娜·卡列尼娜》 當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宋史》 ◎五行二下 ○火下毀譽褒貶,一任世情
《菜根譚》卷六 仁惻第二十(凡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婦人幽閉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1部-23
《安娜·卡列尼娜》 弗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
《宋書》 ◎張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戒流於慮,警傷於察
《菜根譚》音辭第十八
《顏氏家訓》 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已來,卷四十一 居士集卷四十一
《歐陽修集》 ◎序六首 【帝王世次圖序】86章 人戰
《百戰奇略》【解析】本篇以《人戰》為題,旨在闡述戰爭傲慢與偏見(下)-第45章
《傲慢與偏見》 伊第十五回 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紅樓夢》 話說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