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丞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輔佐官統稱。戰國時縣丞省稱丞,為縣令副職。漢朝沿用為各官長官副佐的統稱。自中央至縣均有丞。中央各官署有令、丞,長、丞; 郡有郡丞、縣有縣丞,其官秩自千石至三百石不等。晉南北朝諸卿、諸署令、太子詹事府、公主家令、郡縣等官署亦多置,官品自六品至九品不等。隋、唐、五代中央及地方部分官署皆置。中央秘書省、殿中省、諸寺、諸監、東宮太子詹事府均有丞,為處理本官署日常事務之佐官。史稱“丞掌省事”、“丞掌判寺事”。尚書省之左、右丞亦屬此類。中央諸寺監下各署、內侍省各局(或相當於署、局一級的監、陵、庫等)、東宮諸府及其下各署,地方縣、關及公主邑亦置,皆為本官府副長官。清朝中央機構各寺、監之屬官亦稱丞。明初沿舊制設中書省,於丞相、平章政事下設左、右丞,正二品。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遂廢。清制,大理寺左右寺丞,滿、漢軍、漢各一人,正六品,掌核內外刑名,質成長官,參糾部讞。太常寺設寺丞,滿、漢各二人,正六品,掌祭祀品式,遴補吏員。光祿寺所屬太官、珍饈、良醞、掌醢四署設四署丞,滿洲一人,從七品,佐署正掌署事。國子監丞一人,正七品,掌頒祝制,稽勤惰,核支銷等。此外,鴻臚寺初設左、右寺丞,光祿寺初設寺丞,後均省。清末則為新設各部職官名。其內閣設丞一人,掌主閣務,綜眾局。外務部承政廳設有左、右丞,民政部、度支部、學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均設左、右丞,位列副大臣之下,掌機文移,綜領眾務。


副職官員。漢朝從中央到地方的許多官員都有丞。如西漢時的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水衡都尉等,東漢時的太常光祿勛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執金吾大長秋、將作大匠等都有丞。地方上的郡守、縣令也有丞。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後漢書·百官志》。其後,唐、宋兩朝尚書省僕射之下有左、右丞。清朝末年內閣和各部長官之下設左右丞;公文中稱各府同知為丞。

詞語分解

  • 丞的字典解釋 丞 é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千牛備身

官名。北魏置,掌執千牛刀,宿衛侍從。北齊時屬領左右府,六品。隋朝屬左、右領左右府,員各十二人,正六品。東宮亦置,屬左、右內率,員八人,正七品。隋煬帝時改左、右領左右府為左、右備身府,此亦改稱“千牛左

丞_丞介紹_歷史知識
丞_丞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丞_丞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