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①官署名。秦始置於宮禁中,西漢沿置。設令、僕射、丞、尚書吏,職掌收發文書,傳達記錄詔命章奏,隸少府。西漢中期以後,漸成為重要宮廷政治機構,參與國家機密,常以中朝大臣兼領、平、視,以左右曹諸吏平尚書奏事,參與議政決策,宣示詔命,責成丞相、列卿執行。百官奏事先呈尚書,皆為正、副二封,由領尚書者拆閱副封,加以裁決,可屏抑不奏。百官選舉任用考察詰責彈劾之責亦歸之。以其事務繁重,常以郎官供差遣,逐漸分曹治事。武帝信用宦官,設中書謁者令(中書令)、僕射,掌出納機密詔命章奏,尚書奏事,須經中書轉呈皇帝。宣帝時欲收霍氏之權,因霍山領尚書事,遂令百官上書不送尚書,由中書令出取之,職權漸移中書。成帝罷中書宦官,復重尚書,雖三公九卿,希得見帝,中央郡國百官上奏,皆上尚書,始達帝所,百官之徵召詰對升調劾治,悉由其主管。於令、僕射外,定置尚書五員,分曹治事,領諸尚書郎。其常侍曹掌丞相御史公卿奏事,二千石曹掌州郡長官奏事,戶曹(民曹)掌吏民上書事,主客曹掌少數民族及外交事務,三公曹掌斷獄事。然仍以記錄管理文書檔案、傳達出納等秘書職能為主,並未主持政務。東漢置尚書台,魏、晉以來置尚書省,職權更為擴大。②官名。戰國秦、齊等國始置,亦稱掌書,又有主書,均為管理文書的小吏。秦代由少府遣吏四人,在宮中收發文書,稱尚書,地位甚輕。設令、僕射、丞以主之。西漢初因之。自武帝至成帝初,置四員分曹治事,領諸郎,掌管機要,職權漸重,為中朝重要宮官。博士選三科,高第者為尚書。又別置中書(中尚書),以宦者充任。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罷中書,增尚書為五員,分治常侍、二千石、戶(民)、主客、三公諸曹,以保管文書檔案、傳達記錄詔命章奏為主,拆閱、裁決章奏之權歸領尚書事、尚書令、僕射。東漢尚書台分六曹,各置尚書,秩六百石,位在令、僕射下,丞、郎上。與令、僕射合稱“八座”,重大議案八人聯署,有不同意見可建異議。身兼宮官朝官雙重身分,既掌納奏擬詔出令,又可向公卿等行政機構直接下達政令,秩位雖輕,職權頗重。三國沿置,員數不等。魏、晉、南北朝納奏出令諫諍之權轉歸中書、門下省,尚書出為朝官,分掌尚書省諸曹,品秩提高,但不再直接向皇帝奏事,承受詔命,成為行政官員。魏、晉時尚可對詔書提出駁議,南北朝駁權移歸門下。魏、晉、南朝宋三品;梁吏部十四班,列曹十三班;陳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吏部從一品下,列曹二品中,二十三年皆改三品;北齊三品。隋、唐為尚書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分掌行政事務,正三品。歷代因之。唐龍朔二年(662)改名太常伯,鹹亨元年(670)復舊。中唐以後,多由宰相兼任或成為外官所帶檢校官銜,不治部務,漸成虛銜,六部事務實由侍郎主持。五代因之。北宋初為三品寄祿官,元豐改制後始成為職事官,從二品。遼為南面朝官。西夏、金亦置為尚書省六部長官,金正三品。元廢尚書省,六部改隸中書省。初僅設左三部、右三部,各置尚書二員,世祖至元七年(1270)始分置六部,尚書員額不定,後定製各置三員,正三品。明洪武元年(1368)於中書省置六部,各設尚書,正三品。十三年廢中書省,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成為國務大臣,地位、職權均較前重要,正二品。至內閣權重,職權稍移。清置為六部、理藩院長官,分掌政務,權任較明為輕。順治元年(1644)由承政改名,六部置滿、漢各一員,理藩院置滿一員,亦或任蒙古人。初滿員正一品,漢員正二品,順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康熙六年(1667)復舊,九年復改皆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皆升從一品。光緒中先後成立、改設外務部、民政部、度支部、學部、陸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等,均置尚書為長官,宣統三年(1911)改名大臣。太平天國亦置,為東、西、北、翼王殿屬下官。東王殿、西王殿每部各十二員,職同點檢,北王殿每部六員,翼王殿每部一員,皆職同指揮。以數字依次系銜,如東殿吏部十二尚書等。③書名。也稱《書》、《書經》。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原意“上古的史書”。是商、周兩代統治者的講話紀錄及東周、戰國時期根據遠古材料加工編成的虞、夏史事記載。秦始皇焚書時,秦博士伏生將《尚書》藏在屋壁中,漢初取出時,只殘存二十八篇,加上漢武帝時所出的一篇偽《太誓》,共二十九篇,立於學官,共立歐陽氏、大小夏侯氏三家。用當時隸書寫定,因稱為《今文尚書》。從此便由史書變成儒家五經之一。從西漢中期起,相傳有幾次出現用先秦文字寫的本子,稱為《古文尚書》。劉歆以它出於孔子壁中,多《逸書》十六篇,便爭立於學官,未成。從此引起學術史上長期的今古文之爭。東漢流行的是杜林所傳的漆書古文本二十九篇,有馬融、鄭玄、王肅等人的註解。西晉永嘉之亂,文籍喪失。東晉初年,梅賾獻呈有《孔安國傳》的《古文尚書》,把漢代二十九篇析成三十三篇,又新增二十五篇,以湊成劉向、鄭玄所稱古文五十八篇之數,從此就作為《書經》流傳下來。唐孔穎達撰《尚書正義》,後與《孔傳》合成《尚書註疏》,明、清時刻在《十三經註疏》本中。宋代蔡沈撰《書集傳》,明、清時刻在《五經大全》等本中。宋代有人懷疑《孔傳》,遞經明、清的梅鷟、閻若璩、惠棟等人考證,判定此書是“偽《古文尚書》”,《孔安國傳》是“偽《孔傳》”,此本子是“偽孔本”。但偽孔本中保存了原已失散的漢代今文二十八篇,是商、周文獻的孑遺,為研究古代歷史的珍貴史料。
尚書字典分解
尚書的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rdq
尚的解釋 尚 shàng 還(h俰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尊崇,注重:尚武。尚賢(a.崇尚賢人;b.《墨子》篇名,內容闡述墨子的一種政治主張)。 社會上共同遵
書的解釋 書 (書) sh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