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
官名。西周至戰國已置,掌君主宗室親族事務。《逸周書·嘗麥》: “我九宗正州伯教告於我。”《古璽彙編》第九二號: “平匋宗正。”秦、漢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例由宗室擔任,管理皇族外戚事務,掌其名籍,分別嫡庶親疏,編纂世系譜牒,參與審理諸侯王犯法案件。凡宗室親貴有罪,須向其先請,方得處治。有丞,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內官長丞及諸公主官屬。平帝元始四年(後4)改名宗伯,新莽時併入秩宗(太常),東漢復舊。三國沿置。魏多任皇族,或亦暫以他姓代理,有丞,屬官有公主官屬、行夜督郎等,三品。西晉兼用庶姓,又領太醫令史、司牧掾等,三品,或尊稱“宗正卿”、“大宗正”。東晉、南朝省,其職屬太常,有事則權置兼官。梁、陳復置,定名“宗正卿”。北朝定名“大宗正”,官署名“大宗正寺”。隋、唐以來,官署移“宗正寺”,長官稱“宗正卿”。遼、金、元又有“大惕隱司”、“大宗正府”、“大睦親府”等稱。明、清其官署稱“宗人府”,次官有左、右宗正,地位極高,明初正一品,並以親王領之。後不備官,其職移歸禮部。萬曆(1573—1620)間,諸王府亦置宗正。清朝宗人府左、右宗正皆由貝勒、貝子兼攝。
官署名。掌管皇族事務。秦置,漢因之。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見《後漢書·百官三·宗正》。其後歷代多沿置,北齊稱大宗正寺,隋稱宗正寺,唐宋沿隋稱,遼也稱宗正寺,金稱大宗正府,元沿金稱,明清稱宗人府。各代的職掌大體相同。見《隋書·百官中、下》、《新唐書·百官二·宗正寺》、《宋史·職官四·宗正寺》、《遼史·百官志三·宗正寺》、《金史·百官一·大宗正府》、《元史·百官三·大宗正府》、《明史·職官一·宗人府》、《清史稿·職官一·宗人府》。
宗正字典分解
宗正的解釋 (1).官名。掌管王室親族的事務。 漢 魏 以後,皆由皇族擔任。《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宗正, 秦 官,掌親屬。”《國語·魯語下》“宗室之謀不過宗人” 三國
宗的解釋 宗 zōng 家族的上輩,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廟。宗祠。 家族:宗法(封建社會以家族為中心,按制統遠近區別親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派別:
正的解釋 正 zhèng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峮g )。正襟危坐。 合於法則的:正當(d刵g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