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各半蓮花·其六

作者:岑徵 朝代:明代

紅白各半蓮花·其六原文

淡妝濃抹總天工,兩象收歸一氣中。

太白青霜明紫閣,洞庭秋水下丹楓。

臨池對影奇生偶,背面聞香色是空。

偏袒袈裟頻喻法,欲從高座證歸宗。

詩詞問答

問:紅白各半蓮花·其六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紅白各半蓮花·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紅白各半蓮花·其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淡妝濃抹

見“ 淡粧濃抹 ”。

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飾打扮。 宋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濃抹總相宜。”亦作“ 淡妝濃抹 ”。《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衣裳著得也俏,淡妝濃抹,總稱他的高興。”

天工

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藝

一氣

(1) 一舉,一次,不間斷地

一氣呵成

(2) 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夥

他們通同一氣

(3) 一陣(多含貶義)

瞎鬧一氣

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

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天官書》

(2) 山名,位於陝西省眉縣東南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巔。—— 李白《蜀道難》

(3)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鐘

青霜

(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說司霜之神為青女,故名。 宋 曾鞏 《地動》詩:“據經若此非臆測,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點青霜,北風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稱。《漢武帝內傳》:“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靈眸絶朗,服青霜之袍,雲彩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頭髮。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愁覩青霜點鬢毛,蒯緱長夜氣蕭蕭。” 楊朔 《紅花草》:“會見了不少親身參加過 井岡山 鬥爭的舊人,都老了,當年的少先隊員也已是滿頭青霜了。”

(4).指劍。劍光青凜若霜色,故稱。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騰蛟起鳳, 孟學士 之詞宗;紫電青霜, 王將軍 之武庫。”

紫閣

(1).金碧輝煌的殿閣。多指帝居。 漢 崔琦 《七蠲》:“紫閣青臺,綺錯相連。”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銀青光祿大夫孫夐墓銘》:“紫閣鹹趨,朱軒既履。” 明 高啟 《送王哲判官之上黨》詩:“朝辭紫閣下,暮宿 黃河 壖。”

(2).指仙人或隱士所居。 晉 陸雲 《喜霽賦》:“改 望舒 之離畢兮,曜六龍於紫閣。” 唐 張籍 《寄紫閣隱者》詩:“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

(3). 唐 代曾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因稱宰相府第為紫閣。 唐 元稹 《酬盧秘書》詩:“夢雲期紫閣,厭雨別黃梅。”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紫閣名公,黃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丹楓

經霜泛紅的楓葉。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宋 陸游 《秋晚雜興》詩:“漠漠漁村煙雨中,參差蒼檜映丹楓。” 清 吳梅村 《九峰詩·橫雲山》:“赤壁豈經新戰伐,丹楓須記舊遊蹤。” 阿英 《流離》四:“丹楓點綴各處,有如繪畫。”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背面

與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香色

(1).芳香和顏色。 唐 白居易 《吳櫻桃》詩:“含桃最説出 東吳 ,香色鮮穠氣味殊。” 唐 薛能 《桃花》詩:“香色自天種,千年豈易逢。”

(2).茶褐色。 清 昭槤 《嘯亭續錄·香色定製》:“國初定製,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如:香色禮帽。

偏袒

(1) ∶偏護一方

法官偏袒被告

(2)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戰國策·燕策》

袈裟

和尚披的法衣,由許多長方形布片拼綴而成

高座

古羅馬長方會堂端頭的一個高台,特別作為執政官的正式席位,通常位於一個半圓形凹室中

歸宗

(1).古代謂出嫁婦女,父母雖亡,也得回家省問,以示不絕於宗族。《儀禮·喪服》:“婦人雖在外,必有歸宗。” 鄭玄 註:“父雖卒,猶自歸宗……不自絶於其族類也。”

(2).古時已出嫁的婦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或年限女婿(招女婿的一種)回至本家。《詩·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毛 傳:“歸,歸宗也。” 唐 韓愈 《盧君墓志銘》:“母夫人既終,育幼弟與歸宗之妹,經營勤甚,未暇進仕也。”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三折:“我無兒不使婦,你兩個可也有爺和娘在家裡,不如收拾了一房一臥,各自歸宗去罷。”《元典章·戶部三·籍冊》:“﹝年限女婿﹞歸宗與父兄同家住坐。”

(3).出嗣異姓別支或流落在外的人,還歸本宗。《新唐書·許王素節傳》:“因詔外繼嗣王者皆歸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你﹞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請歸宗的。”

(4).物歸原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環為舊物,箭亦歸宗。”

(5).猶歸結。 謝覺哉 《三三制的理論與實際》:“一切都歸宗於一點:民主習慣,遵守決議,不以私害公。” 郭沫若 《答教育三問》:“一句話歸宗,讓青年自由自在的發展便是最好的領導。”

標籤:荷花

詩詞推薦

紅白各半蓮花·其六原文_紅白各半蓮花·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