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燎沉香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戢輕舟,夢入芙蓉浦。
詩詞問答
問:蘇幕遮·燎沉香的作者是誰?答:周邦彥
問:蘇幕遮·燎沉香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幕遮·燎沉香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周邦彥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彥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竊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竊竊私語。初出的陽光曬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用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荷葉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想到那遙遠的中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帶,卻長久地客居長安。又到五月,不知家鄉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夢中,我劃著名一葉小舟,又闖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釋
燎(liáo):燒。
沉香:一種名貴香料,置用中則下沉,中又名沉用香,其香味可辟惡氣。沉,古時作沈。
溽(rù)暑:潮濕的暑氣。溽,濕潤潮濕。
呼晴: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侵曉:快天亮的時候。侵,漸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圓:清潤圓正。
風荷舉:意味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用面。舉,擎起。
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之江蘇蘇州,此處以吳門泛指江南一帶。作者乃江南錢塘人。
長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中後世每借指京都。詞中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槳。
芙蓉浦:有荷花的用邊。有溪澗可通的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浦,用灣、河流。芙蓉,又竊“芙蕖”,荷花的別稱。
詩文賞析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圓,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互動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大意是: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致。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快意事過非快意,自古敗名因敗事。佚名《增廣賢文·下集》
-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白居易《太行路》
-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朱柏廬《朱子家訓·全文》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佚名《增廣賢文·下集》
-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
-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呂不韋《呂氏春秋·紀·孟秋紀》
-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思《中庸·第二十八章》
- 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佚名《尚書·虞書·堯典》
-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