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原文
半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身游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鄰舫有時來乞火,叢祠無處不祈風。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鴉戍堞空。
詩詞問答
問:晚泊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晚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半世以來飄零不定,像蓬草隨風;誰想到今年又往巴東,那地方,已多次出現在我的夢中。
我就要進入那險阻難行、萬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機四伏的小路,面對高聳的百嶂千峰。
鄰船有人來借火種,荒野的神祠,總有人在祈求順風。
乘著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樓空無一人,只有烏鴉啼叫,迴蕩在淒迷的夕陽中。
注釋
泊:停船。
半世:半生,半輩子。
無歸:無所歸宿。
轉蓬:蓬草隨風飄轉,因之比喻到處漂泊。
巴東:古郡名,轄今重慶奉節、雲陽等縣。陸游此行赴夔州,即奉節。
萬死一生:猶言九死一生。極言生命的危險。
千峰百嶂:形容山巒重迭。嶂,指高險像屏障的山。
鄰舫:相鄰的船。
乞火:求取火種。
叢祠:鄉野間的神祠。
祈風:祈求一路順風。
淮南:陸游泊船的瓜洲所在地屬淮南東路。
戍(shù)堞(dié):瓜洲有石城,設兵戍守,此指守望的城樓。堞,城上的短牆。
詩文賞析
詩首聯就抒發身世之感,說自己長期輾轉道路,似隨風飄轉的蓬草一樣,沒想到今年又往巴東去。以蓬草喻生涯無定,是前人常用的比喻,陸游用在這裡,不但很切合他的身世,更因為他此刻離家不久,還帶著離別的遺愁,所以分外淒切。“無歸”二字,結合陸游生平以收復國土為己任,渴望戰鬥在前線來看,不僅僅是說自己似飛蓬,不能安居,而是對此行是到夔州,仍是閒職,不能為國出力而感到不滿。次句寫赴官巴東,構思巧妙,不直說其事,而說自己做夢到巴東,既說出了目的地,又表現了自己複雜的心情。陸游在出發以前,曾作《投梁參政》詩,直率地說自己“殘年走巴峽,辛苦為斗米”,“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夢到巴東,正是這一心情的反映。當然,三峽蜀道之難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次聯便遙想此行前程的苦難,說蜀道是萬死一生的險地,自己將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這兩句是想像之詞,也可理解為上聯所說的夢中所歷,在寫行路難中,不免也有世路艱難的感嘆。
詩的前兩聯是說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聯正式入題寫晚泊,通過泊船時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來表現。鄰舟乞火,鄉間廟宇有船夫們祈禱順風,看似漫不經心而出,實際上以借火說明夜泊,以廟宇說明所泊處不是很荒涼的地方;由此末尾再順手帶出晚泊的地點是淮南岸,眼前是落日、啼鴉、戍樓。尾句結得很蕭索,與詩人的心情緊密相合。瓜洲屬鎮江,陸游曾在這裡任職,當時鬥志昂揚,滿懷希望,以致他後來在詩中自豪地宣稱他這段經歷,有“樓船夜雪瓜洲渡”句。如今他舊地重到,見眼前蕭然景色,嘆仕途多艱,壯志難酬,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說自己早年學詩,“殘餘未免從人乞”,自從四十八歲到南鄭從軍,從現實中汲取了創作源泉,遂悟出詩家三昧。這首詩是陸游從軍南鄭以前的作品,格調遠不如他晚年作品那么蒼勁雄健,或多或少還可看出他向江西詩派作家曾幾學習的痕跡。
但全詩看似隨筆揮灑,仍能情意相貫,屬對工整,是他前期詩中的佳章。清劉熙載《藝概》說陸游詩“明白如話,然淺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就是指這一類詩。陳衍《宋詩精華錄》說:“翁與石湖、誠齋皆倦遊者,而石湖但說退居之樂,陸、楊則甚言老於道路之苦,似與官職大小亦有關係。”此評恐未真正說中放翁心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 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於武陵《贈賣松人》
- 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黃石公《三略·上略》
-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蘇曼殊《本事詩十首·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