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原文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斷。
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
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好把音書憑過雁。
東來不似蓬萊遠。
詩詞問答
問: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的作者是誰?答:李清照
問: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李清照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清照名句大全
李清照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絲綢的薄衫被淚水浸濕,臉上的脂粉也和在淚水中沾滿衣衫。想到送別時家中親人將那《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寄宿館所,秋雨瀟瀟,不禁感到無限淒清。
被離情別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餞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淺還是滿。如今已分隔兩地,只好靠鴻雁來傳遞書信。好在東萊不像蓬萊仙山那樣遙遠飄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
昌樂館:昌樂縣驛館,故址在今山東昌樂西北十里。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印齋本自注云:“別作‘淚搵征衣脂粉暖’。”滿:同“漫”。
陽關:這裡指王維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人樂,曰《陽關曲》,亦稱《陽關》。蘇軾論《陽關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四疊陽關》蓋按蘇軾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疊,故稱四疊。究竟如何疊法,說法不一。宋劉仙倫《一剪梅》:“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
蕭蕭:一作“瀟瀟”。孤館:孤獨寂寞的旅館。
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把:四印齋本自註:“別作有。”
東萊:即萊州,時為明誠為官之地,今山東萊州市,曾名掖縣。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名。
詩文賞析
詞作當寫於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繫的深厚感情。
眼淚濕了衣服,臉上胭脂妝容化開。詞開頭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難分難捨的情感。四疊陽關唱了幾千遍但是還不足以形容自己內心對妹妹的萬種離情。“千千遍”則以誇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妹妹此行路途遙遠,而自己已經到了“山斷”之處,離妹妹更加遙遠了,加上又有瀟瀟微雨,自己又是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自己在臨別之際,由於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細節,真切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並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人物,通過這一詩詞,看出李清照詞細膩生動,而又不乏姿放的特點。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袁凱《京師得家書》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 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劉迎《烏夜啼·離恨遠縈楊柳》
- 去年寄書報陽台,今年寄書重相催。
-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
- 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弟子《論語·學而篇》
-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荀子《荀子·禮論》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原文_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