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送韋參軍原文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詩詞問答
問:丹陽送韋參軍的作者是誰?答:嚴維
問:丹陽送韋參軍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丹陽送韋參軍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丹江外城邊上送別行舟,今天一別我知道兩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烏鴉都已歸巢只見水悠悠。
注釋
參軍:古代官名。
丹陽:地名。唐天寶間以京口(今江蘇鎮江)為丹陽郡,曲阿為丹陽縣(今江蘇丹陽縣)。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圍環城而築的一道城牆。
行舟:表示友人將從水路離去。
別:離別。
日晚:日暮,此處暗示思念時間之久。
江:長江。
寒鴉:也叫慈烏,體型較小,背部為黑色。
悠悠:長久遙遠。
詩文賞析
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世間的“生別離”而浩嘆、而惆悵。發而為詩,便出現許多傳世的佳作。嚴羽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滄浪詩話·詩評》)因為這一類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實充沛,極少造作,故最易打動人心。
《丹陽送韋參軍》是一首送別的好詩,它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讀之餘味無窮。
首句“丹陽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丹陽的內外城之間,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內外兩道,內為城而外為郭。丹陽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別心知兩地秋”,交代送別的時間——秋天。“一葉落而知天下皆秋”。“兩地秋”之語,並不是說兩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說同樣秋色,而人已分兩地。惜別之情,溢於言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句中隱含著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為“心”、“秋”兩字,故詩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類的辭藻來暗指“愁”字。本句“一別心知兩地秋”,明寫秋而隱寫愁,耐人尋味。
第三、四句寫別後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點明友人遠行的方向——江北。蘭舟已逝,離情難捨。天色向暮;連成群的寒鴉也紛紛飛盡,各自歸入巢中。但是,詩人仍在江畔佇立,久久地凝望著友人離去的方向。“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為一體。友人遠去,相見無期,鳥兒飛盡,無蹤可尋。天地間顯得多么空闊、多么寂寞。只有那無盡的江水在無言地流淌,恰如詩人心中無限的憂愁。
補充:這首七絕是作者抒寫他給韋參軍送行以及送走之後的情景,表現了他們之間的真摯情誼。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李昉、李穆、徐鉉《太平御覽·禮儀部·卷二十四》
- 問相思、他日鏡中看,蕭蕭發。嚴羽《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
- 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
-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
-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 想見廣寒宮殿,正雲梳風掠。
-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 露下旗濛濛,寒金鳴夜刻。李賀《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