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

李昉、李穆、徐鉉 《太平御覽·禮儀部·卷二十四》

名句出處

摘自《太平御覽·禮儀部·卷二十四》

解釋:禮的制定,上取法於天,下取法於地,中間取法於人,人們共同居住、和諧統一的道理全在這裡了。

原文摘要:
也?(言法此變易可以期,何以乃三年為。)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下焉猶然。)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言使其恩不若父母。)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期九月為間。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取象於天地謂法其變易也。自三年以至緦,皆歲時之數也。言既象天地,又足以盡人聚居,純厚之恩也。)《左傳·哀下》曰:越圍吳,趙孟降於喪食,(趙孟,襄子無恤,時有父簡子喪。)楚隆曰:三年之喪,親昵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楚隆,襄子家臣。)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

名句書法欣賞

李昉、李穆、徐鉉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書法作品欣賞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書法作品

李昉、李穆、徐鉉名句,太平御覽·禮儀部·卷二十四名句

詩詞推薦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