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吹1~1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橫江夢,倚危檣,參差曾賦。
茫茫角動,回舟盡興,未驚鷗鷺。
情知道、明年何處。
漫待客黃樓,塵波前度。
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東路。
人間俯仰,悲歡何限,團圓如故。
詩詞問答
問:《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的作者是誰?答:劉辰翁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劉辰翁的名句有哪些?答:劉辰翁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 的人已經走了,但桂花樹的影子徘徊著。收成不好的年歲承接著甘露,向東望去縹緲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夢見橫在江上。依靠著高的桅桿,長短不齊的詩賦。茫茫地攪動著,盡興返回,沒有驚動鷗鷺。
誰知道明年在哪裡?慢慢地在等待黃鶴樓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過前半生。二十四橋,還記得杜書記嗎?二個字,三個字,字字都是這樣,看看刺史,東路的布衣。抬頭低頭的人間,悲傷怎樣受到限制,團圓跟原來一樣。
注釋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簾淡月》。
桂影,桂花樹的影子。
使君:漢代稱“刺使”: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代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角巾:借指隱士或布衣。
俯仰:低頭和抬頭,比喻很短的時間。
詩文賞析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
《桂枝香· * 人去》是南宋劉辰翁的一首詞,在中秋佳節之際,回憶團圓,顯示出了詞人淡淡的憂傷。
中秋之日,月圓人離,不免傷懷。作者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宋亡不仕。本文通過寫景、抒情的雙重手法對這團圓之日進行描繪,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國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詞的上片寫景,描寫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聯想到明年到何處,進行了人與人的對比,寫出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對親人的思念,更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渴盼。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克城以武,戡亂以仁。張廷玉《明史·本紀·卷一》
-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 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 眾中聞謦欬,未語知鄉里。
-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雍陶《天津橋望春》
-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 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張炎《渡江雲·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老子《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