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昌言使北引

作者:蘇洵 朝代:宋代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昌言舉進士,日有名。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於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詩詞問答

問:送石昌言使北引的作者是誰?答:蘇洵
問:送石昌言使北引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昌言考進士科目的時候,我才只有幾歲,還沒開始學習。回憶當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親身邊嬉戲玩耍,昌言也在旁邊,還曾拿來棗兒栗子給我吃;兩家住得很近,又因為是親戚的緣故,所以彼此十分親昵。昌言應考進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後來漸漸長大,也稍稍懂得要讀書,學習句逗、對對子、四聲格律,結果沒有學成而廢棄了。昌言聽說我廢棄了學習,雖然沒有說我什麼,而細察他的意思,是很遺憾的。後來過了十多年,昌言進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斷了音訊。 * 益成長壯大,能夠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復學習。又過了幾年,我遊歷京城,在汴京遇見了昌言,便彼此慰勞,暢敘平生以來的歡樂。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興,並且誇我寫得好。我學習開始晚,又沒有老師指導,雖天天作文,內心一直十分慚愧;等聽到昌言的話後,於是頗為自喜。到現在又十多年過去了,再次來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經身居兩制,他作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萬里以外的那些強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樹立大旌旗,跟隨的騎士多達幾百騎,送行的車輛有上千輛,走出京城大門情緒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時代見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時怎么會料想他會走到這一步了?一個人富貴起來並不奇怪,而我對昌言的富貴特別有所感觸啊!大丈夫活著不去當將軍,能當名使臣,用口舌辭令在外交上戰勝敵人就足夠了。前些年彭任跟隨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對我說:“出了國境之後,住宿在驛亭。聽到披甲戰馬幾萬騎馳聘而過,寶劍和長矛互相撞擊,整夜不絕於耳,跟隨之使臣驚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見道路上的馬蹄印了,心中的餘悸還難平息,好像心要跳出來似的。”大凡契丹用來向中國炫耀武力的手段,多為這類事情。中國去的使者,沒有識透他們這類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驚害怕到啞口無言,讓外族人嗤笑。唉!這是多么的沒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劉敬出使到冒頓去,壯士大馬都藏起來不讓看見,因此才有平城的戰役。現在的匈奴(契丹),我是深知他們沒有什麼能力與作為的。孟子說:“面對諸侯國君的談話,就得藐視他。”更何況對待外族呢!請把上述的話權作臨別贈言吧。

注釋
①石昌言:即石揚休。字昌言,宋代眉州人。少孤力學,登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知制誥。仁宗朝上疏力請廣言路,尊儒術,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於國,時人稱之。石、蘇兩家均眉州大戶,世有通家之誼。昌言進舉,洵方五歲。昌言出使契丹,為契丹國母生辰壽,在嘉祐元年(1056)八月。引本應作序,蘇洵父名序,避家諱而改。
②大旆(pèi):一種末端呈燕尾狀之大旗。
③彭任:宋代岳池人。慶曆初富弼使遼,任與偕行,道次語弼曰:“朝廷所謂書詞,萬一與口傳異,將何以對?”啟視果不同,弼即馳還朝,更書而去。
④冒頓(mò dú):漢初匈奴族一個單于的名字。

標籤:離別

詩詞推薦

  • 河傳·棹舉

    顧敻唐代〕棹舉,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處?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鷓鴣相逐飛。天涯離恨江聲咽,啼猿切,此意向誰說
  • 生查子

    晏幾道宋代〕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訊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無處說相思,背面鞦韆下。
  •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李清照宋代〕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墜雨已辭雲

    晏幾道宋代〕墜雨已辭雲,流水難歸浦。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忍淚不能歌,試托哀弦語。弦語願相逢,知有相逢否。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木蘭花慢·送歸雲去雁

    張孝祥宋代〕送歸雲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鑑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流
  •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王昌齡唐代〕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

    賈固〔元代〕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爾。畫船開拋閃的人獨自,遙望關西店兒。黃河水流不盡心事,中條山隔不斷相思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

    晏殊宋代〕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鶯啼殘月

    韋莊唐代〕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謝池春·殘寒銷盡

    李之儀宋代〕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
  • 漫成三首

    李商隱唐代〕不妨何范盡詩家,未解當年重物華。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並洛陽花。沈約憐何遜,延年毀謝莊。清新俱有得,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別離

    陸龜蒙唐代〕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 送僧南歸

    簡長宋代〕漸老念鄉國,先歸獨羨君。吳山全接漢,江樹半藏雲。振錫林煙斷,添瓶澗月分。重棲上方定,孤狖雪中聞。
  • 送遠

    杜甫唐代〕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李白唐代〕魏都接燕趙,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青樓夾兩岸,萬室喧歌鐘。天下稱豪貴,游此每相逢。洛陽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唐代〕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泊河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陽送客

    李白唐代〕斗酒勿為薄,寸心貴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遊子傷。離顏怨芳草,春思結垂楊。揮手再三別,臨岐空斷腸。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晏殊宋代〕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別詩四首·其四

    蕭子顯南北朝〕銜悲攬涕別心知,桃花李花任風吹。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_送石昌言使北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