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原文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詞問答
問:渡漢江的作者是誰?答:宋之問
問:渡漢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渡漢江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宋之問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之問名句大全
宋之問渡漢江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貶謫到嶺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斷,過了一個冬天,如今又經歷 了一個春天。
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注釋
漢江:漢水。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陝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書:信。音書:音信。
嶺外音書斷又作“嶺外音書絕”。
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韻譯
久在嶺南居住,家鄉音訊全無;
經歷一個寒冬,又到立春時候。
距離家鄉越近,心中越發不安;
遇人不敢相問,唯恐訊息不祥。
詩文賞析
宋之問從瀧州貶所逃回家鄉,經過漢江(也就是漢水)時,寫了這首詩。宋之問的家在鞏縣,漢水離鞏縣,雖然還有不少路,但較之嶺外的瀧州,畢竟要近得多,所以詩里說近鄉。詩的語言,極為淺近通俗,但乍一讀,仍不免會有疑惑。一個離開家鄉已逾半年的遊子,能踏上歸途,自當心情歡悅,而且這種欣喜之情,也會隨著家鄉的越來越近而越來越強烈。宋之問卻偏說近鄉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詢問家人的訊息,這豈非有點不合情理?
要解開這一疑團,必須重視詩的前兩句,它們提供了必要的線索。詩人在到達貶所後,即與家人斷絕了聯繫,且已持續了半年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的心境如何呢?詩中似未明言,其實不然。近鄉情更怯,說明詩人早巳情怯。對家中情況的一無所知,使詩人的思慮中,增加了不安和疑懼:親人們是否遭遇到什麼不幸呢?空間的阻隔,時間的推移,使這種不安和疑懼,日趨沉重地鬱結在詩人的心頭。渡過漢水,離鄉日近,但心中的恐懼也越來越沉重,因為不祥的猜測,有可能即將被證實。不敢問,不是不想問,詩人也想能儘早知道家人的訊息。不過,假如能聽到好訊息,固然會無限欣喜,但萬一相反呢?那么,期待著與家人團聚的喜悅,豈不將被這無情的訊息一下子所粉碎?與其如此,不如聽任這模糊不明再持續下去,因為畢竟還存在著一切皆好的希望啊。這種想問而又不敢問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詩人焦慮痛苦的心情。大詩人杜甫在戰亂中與親人分離,又音信不通,在《述懷》一詩中,寫了這樣幾句;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訊息來,寸心亦何有!儘管詩人的身份不同,造成音書慚絕的原因不同,但矛盾痛苦的心情卻完全相同。當然,這種獨特的生 * 驗,不會人人都有;但這種特殊微妙的心理狀態。卻是大家都能理解,真實可信的。看似不合情理,其實只是情況特殊而已。
以上這一思索,理解的過程,可以使我們對這首詩巧妙的抒情藝術,有更深刻的體會。詩人在用逐層遞進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後,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傾訴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讀者卻必需經過一番認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這種特殊的心理狀態,達到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這種高度簡潔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語言,獲取了極為深遠的藝術效果。
賞析二
這是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詩意在寫思鄉情切,但卻正意反說。寫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訊息,擔心聽到環的訊息,而傷了好的願望。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劉建勛)
這首詩是寫久居在外的人即將回家時的感受。本詩又傳李頻作。從本詩的地名和表達的心情來看,比較符合宋之問的情況。宋之問因為攀附張易之曾貶嶺南。本詩可能為他從貶所瀧州 (今廣東羅定縣)逃歸時途徑漢江所作。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這兩句主要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前一句寫空間上的隔絕,後一句寫時間上的隔絕。而作者傳達的感受是時間和空間上的隔絕的疊加。這自然加強了自己貶謫之後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裡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貶所,無依無 靠,孤苦零丁的情態也歷歷可見。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兩句描寫自己快回到家鄉時的心理感受。寫得既別出心裁,卻也在情理之中。本來常年在貶所生活,現在終於回來了,應該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鄉親人的情況,應是 “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作者卻道出了不同尋常之語,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其實這很符合作者的經歷和感情。作者貶居嶺南好多年,而且音書俱絕,他在想經歷了這么久的年月,家鄉的親人們是否還依然健在,有沒因為自己的貶謫 而受到牽連。正如杜甫所寫的: “反畏訊息來,寸心亦何有?” 因此“情更切”變成了 “情更怯”,“急欲問” 變成了 “不敢問”。這是在“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的情況下產生的心理感受。前兩句為後兩句的原因,後兩句更曲折地表達了前兩句的感情。
宋之問的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就是因為它生動地道出了久居他鄉的人回家時的共同的心理感受。(王 翃)金昌緒 餘杭(今屬浙江)人。生平事跡不詳,《全唐詩》僅錄詩一首。
賞析三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追敘嶺南的情況。在荒遠的嶺南與家人斷絕了音訊,而且經冬歷春,度過了漫長的時間,表現了詩人在貶居之地的苦悶心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斷”字寫出了詩人度日如年,難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兩句是抒情名句,準確的表達了詩人的矛盾心情。因為詩人被貶嶺外,與家人音訊隔絕,既時刻思念家人,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家人遭到不幸,隨著家鄉的越來越近,這種“情怯”、“不敢問”的矛盾心理就越加明顯。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渡過漢江後的強自抑制的急切願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這首詩表現了一個長期客居異鄉,久無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鄉時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抒寫真切,富於情致,耐人咀嚼。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 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王詡《鬼谷子·捭闔》
- 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年。
-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曾子《禮記·大學》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篇》
-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