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名句出處
摘自《文心雕龍·明詩》
解釋:人具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便產生一定的感應。心有所感,而發為吟詠,這是很自然的。
原文摘要:
大舜雲∶“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樂辭,《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弦。至堯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風》之詩,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敗德,五子鹹怨:順美匡惡,其來久矣。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故商賜二子,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逮楚國諷怨,則《離騷》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
名句書法欣賞
劉勰名句,文心雕龍·明詩名句
名句推薦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戴聖《禮記·曲禮上》聰明了一世,憎懂在一時。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唐寅《桃花庵歌》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肖不如無。
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何景明《竹枝詞·十二峰頭秋草荒》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
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十七則》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二章》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弟子《論語·述而篇》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
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