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騰兒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胡騰兒原文

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
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帳前跪作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
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與。
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
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
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髮。
胡騰兒,胡騰兒,故鄉路斷知不知。

詩詞問答

問:胡騰兒的作者是誰?答:李端
問:胡騰兒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胡騰兒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李端胡騰兒書法欣賞

李端胡騰兒書法作品欣賞
胡騰兒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這個胡騰舞者本是涼州人,肌膚光滑如玉鼻子尖如錐。
桐布舞衣前後寬邊如捲起,繡著葡萄紋的長帶垂在一側。
帳前下跪訴不盡鄉音苦語,提起衣襟甩長袖將要起舞。
安西舊官員強忍著眼淚觀看,洛陽詞人把歌詞抄寫贈與。
起舞時眉目靈動腳踏花氈,紅妝和者汗流珠帽已飛偏。
醉舞東倒西傾步伐卻不亂,雙靴飛旋似光圈閃爍燈前。
環行跳躍步步應和著節拍,反手叉腰真好似一彎新月。
直到伴奏的音樂戛然而止,才聽到畫角聲在城頭嗚嗚如咽。
胡騰舞者啊,胡騰舞者,你可知回鄉的路已經斷絕。

注釋
胡騰: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舞蹈。胡騰兒(ní):指的是西北少數民族一位善於歌舞的青年藝人。
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
桐布:即桐華布,梧桐花細毛織成的布。
葡萄長帶:是說長帶上的葡萄圖案。
音語:言語。漢 班固 《 * 通·情性》:“耳能遍內外,通音語。”
拾:一作“拈”。攪:一作“擺”。
安西:指安西都護府。牧:官名,州長。
洛下:指洛陽城。南朝梁劉令嫻《祭夫徐悱文》:“調逸許中,聲高洛下。”與:贈與。
花氈(zhān):西域少數民族的一種工藝品,把彩色的布剪成圖案,用羊毛線縫製在白色的氈子上。
紅汗:婦女的汗。因婦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則與之俱下,其色紅,故曰紅汗。交流:交錯著流下。
柔弱:指舞步輕柔。
蹴(cù):踏,踩,踢。應節:符合音樂節拍。
卻月:半圓的月亮。《南史·侯景傳》:“城內作迂城,形如卻月以捍之。”
絲桐: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
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fā):響起。

詩文賞析


  “胡騰”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舞蹈。“胡騰兒(ní泥)”寫的是西北少數民族一位善於歌舞的青年藝人。代宗時,河西、隴古一帶二十餘州被吐蕃占領,原來雜居該地區的許多胡人淪落異鄉,以歌舞謀生。本詩通過歌舞場面的描寫,表現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友好感情,表現了廣大人民對胡騰兒離失故土的深切同情,並寓以時代的感慨。
  第一段描述胡騰兒原籍涼州(今甘肅武威),是“肌膚如玉”的白種人,隆凖稍尖,鼻型很美;身著桐布舞衣,鑲著的寬邊如同前後捲起,以葡萄為圖案的圍腰,帶子長長地垂到地面。這一段寫得很樸實,字裡行間浸透著詩人對藝人的深切同情。例如,胡兒最喜絲綢彩繡,“桐布”、“葡萄”也並非多美,詩人何以特書一筆?這說明胡騰兒飄泊窮途,賣藝求生,又深恐破衣爛衫難以吸引看客;傾囊購置,也僅能置些民用布帛、自繡彩繪而已!
  第二段描寫舞蹈開始前的場面:“帳前跪作本音語,拈襟擺袖為君舞。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與。”胡騰兒起舞之前,首先跪在帳前,向各位看客用“本音語”訴說家鄉淪亡、同胞被殺的諸般苦情,然後“拈襟擺袖”,向諸位施禮,準備起舞。那曾在安西做過地方官的人強忍著眼淚觀看,洛下詞人也主動把自己寫的歌詞抄送給胡騰兒演唱。這段雖然僅寫了“舊牧”含淚和詩人贈曲,但卻使人想到一個很大的場面,看到不同人的思想和表情。藝人先以漢民族的習慣而跪,再以本民族的習慣施禮,其友好之情可知;詩人也不管藝人能否讀懂並演出自己的創作,真情相贈;眾人報之以熱淚;各民族之間的感情,在這裡不是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嗎?
  以下至篇末為第三段,是寫藝人的舞蹈和詩人的感慨。看客們的同情使得胡騰兒大受感動:“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上句寫“起始”動作,“揚眉動目”,可知表情豐富,義情激奮。下句寫飛旋動作,垂珠斜飛,“紅汗交流”可知舞得十分賣力。“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進入另一種意境,上句既是寫舞姿的妙曼,也是寫他以舞蹈語言,痛陳離鄉背井之苦。在舞蹈藝術中,“醉步”要求“形散神凝”,看似如醉如痴,飄忽不定,實則緩促應節,剛柔相生,是一種高難度的表演。下句寫雙腿飛旋,雙靴閃動,恍如燈前閃爍出一層層柔弱的光圈。“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應節”二字,照應前後諸句。說他無論“環行”如輪,還是“急蹴”起躍,還是“反手叉腰如卻月”的造型,都能絲毫不差地吻合著音樂的拍節;可知不論“踏花氈”的起步,還是“東傾又西倒”的醉步,還是“柔弱滿燈前”的急旋,也無不與音樂的拍節相侔了。接著以點睛之筆兼寫幾個方面:“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髮”!說伴奏的“絲桐”(弦樂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結束;舞蹈結束,方聽得“畫角”嗚嗚,又見看客們因全神貫注於音樂舞蹈,其他音響均不得乾入其耳,烘襯出了舞技的超絕,引人入勝;“畫角”發於城頭,又說明時局緊張,豈止邊地淪陷,京畿亦有烽火相照。時代氣氛如此,能不引起詩人深沉的感慨?“胡騰兒,胡騰兒,家鄉路斷知不知?”這裡說的“家鄉路斷”,顯然非指山川隔阻,而是指中原藩鎮割據,唐王朝邊事失利。這既表現了詩人對胡騰兒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對於中唐國事的嘆惋。詩貴含蓄,收尾尤貴意在言外。如果說前面敘事端、寫看客、狀舞蹈,都能寫得精煉而動人的話,那么這收尾四句卻更富於餘韻遠響,具有耐人尋味的妙趣。盧綸盛讚李端:“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賭墅鬼神變,屬詞鸞鳳驚。”中唐前期,詩歌暫處低潮,“大曆十才子”多不擅長歌行,象這類詩歌,在當時也確實算得上“娉婷”一世的了。
  (傅經順)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 遠別離

    李白唐代〕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劍客

    齊己唐代〕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勇死尋常事,輕讎不足論。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宋代〕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魏晉〕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
  • 唐雎不辱使命

    劉向先秦〕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
  • 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

    晏幾道宋代〕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雲隨綠水歌聲轉,雪繞紅綃舞袖垂。傷別易,恨歡遲。惜無紅錦為裁詩。行人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韓奕

    佚名先秦〕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倬其道。韓侯受命,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
  • 嬌女詩

    左思魏晉〕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濃朱
  • 酬丁柴桑

    陶淵明魏晉〕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於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 鄰女

    白居易唐代〕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

    太學諸生宋代〕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敵仇。一日忍飢猶不耐,堪羞!蘇武爭禁十九秋。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憂。萬里歸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女冠子

    李珣唐代〕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醮壇開,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步虛聲縹緲,想像思徘徊。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 魯恭治中牟

    范曄南北朝〕  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王世貞明代〕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
  • 田園樂七首·其四

    王維唐代〕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吳均南北朝〕躞蹀青驪馬,往戰城南畿。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 楊柳八首·其三

    溫庭筠唐代〕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 楚歸晉知罃

    左丘明先秦〕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
  • 西湖七月半

    張岱明代〕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
  •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辛棄疾宋代〕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
胡騰兒原文_胡騰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