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相見處原文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詩詞問答
問:南鄉子·相見處的作者是誰?答:李珣
問:南鄉子·相見處寫於哪個朝代?答:五代
問:南鄉子·相見處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李珣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珣名句大全
李珣南鄉子·相見處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日暮天晴,一位美麗純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開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風度翩翩、俊雅倜儻的少年偶然相遇。
兩人擦肩而過,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視著少年,故意掉下一雙翠羽,匆匆騎象離開遊人,趟過小河先走了。
注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即以歐陽炯《南鄉子》為正體。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型者。南鄉子定格為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越台:即越王台,漢時南越王趙佗所築,在今廣州北越秀山上。
回眸(móu):囬轉目光。深屬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屬(zhǔ)意:留情,暗含情意。
雙翠:一雙翠羽,女性頭上妝飾品。
騎象:李珣筆下的嶺南風光有著神奇的異域色彩。嶺南古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遠古時就與象結下了不解之緣。象崇拜滲透到百越族生活的各個領域。騎象少女是嶺南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之美的結合。背(bèi)人:指避開別人。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一位南方少女偶爾遇到一位少年,一見鍾情,巧妙地佯失雙釵,暗約相會。摹寫傳神,感情純樸。
前三句:“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記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個傍晚,晴空萬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開)奼紫嫣紅,好一派南國風光。這明媚嬌艷的景象,為情人相會點染出一幅絢麗的背景,烘托出歡快的氣氛。據稱:“宋元時代, * 旅行家東來,常以刺桐一名記入其旅行記載。”(《辭海》縮印本1842頁),而李珣在百花叢中獨舉刺桐花,則表明早在宋代以前,東來的“ * ”人即以此來標舉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質。
後三句描繪出了少女回眸屬意的神態,遺物留情的舉動,以及少女羞澀的心理和含情脈脈的情態。此後情形也留給人們無限想像空間。其中“遺雙翠”包蘊了四層意思:少女“暗裡回眸”時,發現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遺雙翠”表明心跡;少女雖然對少年“深屬意”,但不知人家對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遺雙翠”發出試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礙於遊人眾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遺雙翠”期約到河對岸的林中相會;或者說,那“雙翠”就是定情信物。
僅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詞,能用景物描繪構成色彩斑爛的背景,用人物舉動刻畫心理活動,塑造一個多情而聰明的少女形象,實屬難能可貴。況周頤在《歷代詞人考略》中說:“五代人詞大都奇艷如古薔錦,惟李德潤詞,有以清勝者,有以質勝者,愈質愈厚。”以此詞而論,寫 * 而無艷語,清新與質樸兼備,自然雋永,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純用白描手法,寫得自然流暢,空靈雅致。對於此詞本色生動的語言,歷來有較高評價。一般認為。它可以與劉禹錫的《竹枝詞》媲美。與《花間集》崇尚艷麗的總體風格不同,開出了新境。(王麗珍)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
-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長恨歌》
- 春閨月,紅袖不須啼。元好問《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 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李斯列傳》
- 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 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屈原《離騷》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王應麟《三字經·全文》
-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