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文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
詩詞問答
問:雲的作者是誰?答:來鵠
問:雲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雲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來鵠雲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旱雲形象千姿百態競返長空,片片重疊藏進深山映入水中。
無數旱苗枯乾欲死急盼甘雨,空中雲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注釋
千形萬象:指雲的形態變化無窮。竟還空:終究一場空,不見雨下來。竟,終於。還,返回。
片復重:時而一片片、一朵朵,時而重重疊疊。重,雲朵重疊。
無限:無數。旱苗:遭旱的禾苗。盡:死盡。
悠悠:悠然自得的樣子。奇峰:遠處旱雲聳立如同奇異的山峰。
詩文賞析
夏雲形狀奇特,變幻不常。“夏雲多奇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但這首詩 的作者似乎對悠閒作態的夏雲頗為憎厭,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本來就並不悠閒,用意又另有所屬的緣故。
首句撇開夏雲的各種具體形象,用“千形萬象”四字一筆帶過,緊接著下了“竟還空”這幾個感情份量很重的詞語。原來,詩人是懷著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視著風雲變幻。對他說來,夏雲的千姿百態並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寫。對事物關心的角度不同,描寫的方式也自然有別。這一句對夏雲的描寫儘管抽象,卻完全符合詩人此時的感情。它寫出一個過程:雲不斷幻化出各種形象,詩人也不斷重複著盼望、失望,最後,雲彩隨風飄散,化為烏有,詩人的希望也終於完全落空。“竟還空”三字,既含有事與願違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後的一腔怨憤。
次句寫“竟還空”後出現的情形。雲彩雖變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尋覓它的蹤影。它仿佛故意與人們捉迷藏:到處尋覓不見,驀然低頭,卻發現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頭,則又見它原來就隱藏在山後。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戲法:忽而輕雲片片,忽而重重迭迭。這就進一步寫出了雲的容與悠閒之狀,怡然自得之情,寫出了它的故作姿態。而經歷過失望、體驗過被作弄的滋味的詩人,面對弄姿自媚的雲,究竟懷著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詩的背景,按自然順序,似應放在首句。詩人把它安排在這裡,一方面是使這首篇幅很狹的小詩也有懸念,有波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感情發展的關節點上出現,以便與第四句形成鮮明尖銳的對照,取得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第三句明顯地蘊含著滿腔的焦慮、怨憤,提得很高,出語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時卻很輕,表面上幾乎不帶感情。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亟盼甘霖,一邊卻是高高在上,悠閒容與,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對比描寫中,詩人給雲的形象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把憎厭如此夏雲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畫為能事、有所託寓的詠物詩,總是能以它的生動形象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思索。這首詩,看來並不單純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雲的感情。詩中“雲”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雲的特點,又概括了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徵。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雲,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乾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閒處作奇峰”呢。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們還會感到詩里所描繪的人格化了的“雲”是似曾相識的。
古代詩歌中詠雲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雲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一首《雲》,也許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詠雲之作。
(劉學鍇)<<唐詩鑑賞辭典>>
標籤:詠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
-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
-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
-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 屏山遮斷相思路,子規啼到無聲處。高鶚《青玉案·絲絲香篆濃於霧》
- 一節見則百節知矣。劉向《說苑·尊賢》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 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陸游《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