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行

作者:李賀 朝代:唐代

傷心行原文

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
秋姿白髮生,木葉啼風雨。
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
古壁生凝塵,羈魂夢中語。

詩詞問答

問:傷心行的作者是誰?答:李賀
問:傷心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傷心行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李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賀名句大全

李賀傷心行書法欣賞

李賀傷心行書法作品欣賞
傷心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咽咽”地效法楚辭吟詠著哀怨的詩句,我多病的身軀經受不住幽冷的侵襲。
年輕的軀體益現出衰颯白髮早生的“秋姿”,只見風雨中殘枝敗葉紛紛飄落。
燈油將盡的燈焰閃朔著宛如鬼火的青光,飛蛾在扑打著燃焰將熄滅的殘光。
背後古舊的牆壁上積滿厚厚的塵灰,我這羈旅客之魂在幽夢中還喃喃自語。

注釋
咽咽:嗚咽哀切之聲。唐僧鸞《贈李粲秀才》詩:“愁如湘靈哭湘浦,咽咽哀音隔雲霧。”楚吟:指楚辭那憂憤深廣的長吟。《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病骨:指多病瘦損的身軀。唐李賀《示弟》詩:“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幽素:幽寂,寂靜。唐李商隱 《房中曲》:“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
秋姿:猶老態。
木葉: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燈青:謂燈焰顯出低暗的青藍色。王琦匯解:“燈久膏將盡,則其燄低暗作青色。”蘭膏:古代用澤蘭子煉成的用來點燈的油脂。《楚辭·招魂》:“蘭膏明燭,華容備些。”王逸註:“蘭膏,以蘭香煉膏也。”
落照:夕陽的餘暉。南朝梁簡文帝《和徐錄事見內人作臥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邊。”
凝塵:積聚的塵土。《晉書·簡文帝紀》:“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
羈魂:客死者的魂魄。《南史·垣護之傳》:“垣氏羈魂不返,而其孤藐幼。”

詩文賞析

在詩人生命的歷程中,也許是傷心的經歷太多、太長,也許是傷心的程度太深、太重,這首以“傷心”為題的短歌並不專寫哪一件傷心之事,他既沒寫傷心經歷之“實”,又不寫傷心情懷之“虛”,而只寫眼下自己的景況與周圍的環境。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八句可分為上下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先以三句寫自身形象。首句“咽咽”是狀寫悲吟之聲。全句寫自己“咽咽”地學習效法楚辭,詠吟著憂怨哀憤的詩句;第二句寫自己多病的身軀經不住幽冷清寂的侵襲;第三句寫自己早生華髮,年輕的軀體現出衰颯的“秋姿”。第四句“木葉啼風雨”,轉入環境景物,寫風雨中紛紛飄落的殘枝敗葉。這一句環境景物的描寫,既是對自身的悲涼境況加以烘托,也具有強化自身形象的比喻象徵意味——詩人自身的“病骨”、“秋姿”就像“風雨”中的“木葉”。同時,這句寫景又引出以下第二層身邊瑣屑景物的描繪,使詩歌從第一層向第二層自然地過渡,確乎是“一石三鳥”,言短而意深境闊。

後四句是第二層。先以三個詩句寫身邊景物。眼前燈油將盡,燈焰閃著陰闃宛如鬼火的青光,飛蛾在扑打著燃焰將熄的殘光;背後,古舊的牆壁上積滿厚厚的塵灰,就在這鬼氣森森的環境中,末句寫李賀這羈旅之客一縷詩魂在幽夢中依然喃喃自語。這後四句先寫周圍景物,殘燈、落照、飛蛾、凝塵,最後以羈魂夜語的形象對周圍瑣屑景物加以點染。這點染加重了全詩陰暗、悲涼的氛圍;深化了詩人“病骨”、“秋姿”的枯寂淒傷情懷,類乎頰上添毫,倍見丰神;同時它又與詩歌首句“咽咽學楚吟”首尾相呼應、相補充,詩人那漂泊的羈魂即使在幽渺的夢幻中仍得不到解脫,依舊在咽咽楚吟。這最後一句確乎又是一石三鳥,言短而意深境闊。

總觀這一首《傷心行》,全詩四十言不露一個“傷心”字樣,但在自身形象與周圍景物的相融相生之中,字字句句都明顯地外現出詩人內心那難言難述、繁久深重的傷心之意,從而也外現了震顫於詩人軀體中那顆已經傷透了的心,也表現出一位年輕且卓有才華的詩人在不合理的社會裡,生活得多么艱難、多么不幸。

清人黎簡評長吉詩“於章法每不大理會,然亦有井然者,須細心尋繹始見。“(《長吉詩集評》)李賀詩確實多不大注意章法,《傷心行》這首五言古詩,雖則八句,卻絕不沿襲律詩起、承、轉、合的層次結構。但從上述對全詩的剖析來看,《傷心行》前後兩層把自身景況與周圍景物自然熨貼地交揉在一起,當屬於黎簡所謂“細心尋繹始見”其“井然”章法之作。詩人通過獨具匠心的章法布局,把傷心的主題表現得那樣濃重、那樣沉鬱、那樣深幽。

李賀詩向以想像豐贍、設色瑰奇而著稱。明人許學夷評長吉詩“調婉而詞艷,然詭幻多昧於理。”(《詩源辯體》卷二十六)但《傷心行》寫自身景況與周圍環境,故而多用實筆,極少虛誕想像;多用白描,極少濃彩設色;含情含理,絕無詭幻譎妄。詩中所寫的景況都是真實的寫照,即使“羈魂夢語”也非虛擬,而是詩人現實形象的反照。至於周圍環境,無論大景小景,可能均系眼前實景,即使並非實景而是詩人藉助想像而構成的種種意象,但它卻更典型地表現了詩人所處現實境遇的淒冷、陰寂。這“實”與“朴”的特色,縮短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強化了藝術上“真”的感染力。全詩在實筆、白描之中,也偶或閃現出新奇造語的火花,如用“秋姿”寫自己形貌,更見其衰颯枯槁;用“凝塵”寫壁上灰土,更見壁之殘古、塵之積鑄;用“落照”借指殘燈弱焰,更見其無可挽救的衰竭。如此新奇造語增加了詩歌語言的表現力度。正是這種種情況,形成《傷心行》獨有的格調:古淡質實之中,蘊涵著李賀特有的淒傷色澤。

標籤:寫景憂國憂民

詩詞推薦

  • 古風二首 / 憫農二首

    李紳唐代〕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感興

    王禹偁宋代〕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
  • 採桑子 九日

    納蘭性德清代〕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唐代〕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
  • 如夢令·滿院落花春寂

    楊冠卿宋代〕滿院落花春寂。風絮一簾斜日。翠鈿曉寒輕,獨倚千秋無力。無力。無力。蹙破遠山愁碧。
  • 長安春望

    盧綸唐代〕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鄭谷唐代〕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唐代〕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
  •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清代〕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唐代〕回看巴路在雲間,寒食離家麥熟還。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唐代〕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三月巡邊曉發夏城

    楊守禮〔明代〕寂寞邊城道,春深不見花。山頭堆白雪,風裡卷黃沙。計拙心惟赤,愁長鬢已華。晉雲連塞草,回首各天涯。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晝居池上亭獨吟

    劉禹錫唐代〕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靜看蜂教誨,閒想鶴儀形。法酒調神氣,清琴入性靈。浩然機已息,几杖復何銘。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唐代〕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
  • 訴衷情

    晏殊宋代〕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人遊吳

    杜荀鶴唐代〕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 度大庾嶺

    宋之問唐代〕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 好事近·湓口放船歸

    陸游宋代〕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苹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
  • 塞上曲

    田錫宋代〕秋氣生朔陲,塞草猶離離。大漠西風急,黃榆涼葉飛。襜襤罷南牧,林胡畏漢威。藁街將入貢,代馬就新羈。浮雲
  •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仲殊宋代〕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
傷心行原文_傷心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