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一悵望,衰颯正摧顏。

詩詞問答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書法欣賞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書法作品欣賞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於南北兩山之谷。
地面無風,天雲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隘。
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可能是效法傅介子之壯舉遇到了障礙。
久久地悵望著煙塵瀰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注釋
孤城”句:秦州處於南北兩山之谷。
“無風”句:秦州位於低谷,故城中人不覺有風,而天風實有之。
“不夜”句:秦州東西皆為谷口,故無山以遮日月。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民族事務。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詩文賞析

莽莽萬重山, 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 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 樓蘭斬未還。
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遊”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在秦州期間,他先後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首聯大處落墨,概寫秦州險要的地理形勢。秦州城座落在隴東山地的渭河上遊河谷中,北面和東面,是高峻綿延的六盤山和它的支脈隴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鳥鼠山,四周山嶺重迭,群峰環繞,是當時邊防上的重鎮。“莽莽”二字,寫出了山嶺的綿延長大和雄奇莽蒼的氣勢,“萬重”則描繪出它的復沓和深廣。在“莽莽萬重山”的狹窄山谷間矗立著的一座“孤城”,由於四周環境的襯托,越發顯出了它那獨扼咽喉要道的險要地位。同是寫高山孤城,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渾闊大中帶有閒遠的意態,而“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則隱約透露出一種嚴峻緊張的氣氛。沈德潛說:“起手壁立萬仞”(《唐詩別裁》),這個評語不僅道出了這首詩發端雄峻的特點,也表達了這兩句詩所給予人的感受。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首聯托出雄渾莽蒼的全景,次聯縮小範圍,專從“孤城”著筆。雲動必因風,這是常識;但有時地面無風,高空則風動雲移,從地面上的人看來,就有雲無風而動的感覺。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還沒有黑就高懸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臨的直接感受。雲無風而動,月不夜而臨,一屬於錯覺,一屬於特定時間的景象,孤立地寫它們,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但一旦將它們和“關”、“塞”聯結在一起,便立即構成奇警的藝術境界,表達出特有的時代感和詩人的獨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時期,秦州雖處交通要道,卻不屬邊防前線。安史亂起,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之地,地處隴東的秦州才成為邊防軍事重鎮。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戰爭烽火氣息的邊城中,即使是本來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蘊含著不平常的氣息。在繫心邊防形勢的詩人感覺中,孤城的雲,似乎離邊塞特別近,即使無風,也轉瞬間就飄出了邊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別關注防關戍守,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著險要的雄關。兩句賦中有興,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現了邊城特有的緊張警戒氣氛,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注,正如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的那樣:“三、四警絕。一片憂邊心事,隨風飄去,隨月照著矣。”

三、四兩句在景物描寫中已經寓含邊愁,因而五六兩句便自然引出對邊事的直接描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水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歸國後,任典屬國。第五句的“屬國”即“典屬國”之省,指唐朝使節。大約這時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遲留未歸,故說“屬國歸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斬樓蘭王首還闕事,說吐蕃侵擾的威脅未能解除。兩句用典,用賦一事,而用語錯綜,故不覺復沓,反增感愴。蘇武歸國、傅介子斬樓蘭,都發生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他們後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後盾,故能取得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而現在的唐王朝,已經從繁榮昌盛的頂峰上跌落下來,急劇趨於衰落,象蘇武、傅介子那樣的故事已經不可能重演了。同樣是用這兩個典故,在盛唐時代,是“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維《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的豪語,而現在,卻只能是“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的深沉慨嘆了。對比之下,不難體味出這一聯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詩人對於國家衰弱局勢的深切憂慮。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遙望關塞以外,仿佛到處戰塵瀰漫,烽煙滾滾,整個西北邊地的局勢,正十分令人憂慮。目接衰颯的邊地景象,聯想起唐王朝的衰颯趨勢,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額,悵恨不已。“煙塵”、“衰颯”均從五、六生出。“一”、“正”兩字,開合相應,顯示出這種衰颯的局勢正在繼續發展,而自己為國事憂傷的心情也正未有盡期。全詩地雄奇闊大的境界中寓含著時代的悲涼,表現為一種悲壯的藝術美。(劉學鍇)

標籤:邊塞

詩詞推薦

  • 楊柳枝·織錦機邊鶯語頻

    溫庭筠唐代〕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
  • 塞下曲四首

    王昌齡唐代〕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飲馬
  • 秋望

    李夢陽明代〕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

    王昌齡唐代〕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首秋輪台

    岑參唐代〕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膻。輪台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 涼州詞

    王翰唐代〕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何處淬吳鉤

    納蘭性德清代〕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地,颼颼。塞草霜風滿地秋。霸業等閒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
  • 行行游且獵篇

    李白唐代〕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將遊獵夸輕趫。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
  •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唐代〕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 從軍行

    盧思道隋代〕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谷中
  • 南歌子·古戍飢烏集

    納蘭性德清代〕古戍飢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隴西行四首

    陳陶唐代〕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
  • 戰城南

    吳均南北朝〕躞蹀青驪馬,往戰城南畿。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 從軍行七首

    王昌齡唐代〕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
  • 喜遷鶯·霜天秋曉

    蔡挺宋代〕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
  •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

    納蘭性德清代〕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天水接冥濛,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四

    盧綸唐代〕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於中好·雁帖寒雲次第飛

    納蘭性德清代〕雁帖寒雲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 燕歌行

    高適唐代〕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漢家煙塵在東北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原文_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