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一作和蕃)

作者:戎昱 朝代:唐代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詩詞問答

問:詠史(一作和蕃)的作者是誰?答:戎昱
問:詠史(一作和蕃)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戎昱名句大全

戎昱詠史(一作和蕃)書法欣賞

戎昱詠史(一作和蕃)書法作品欣賞
詠史(一作和蕃)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漢朝的史書上,記載著和親的拙怎計策。
國家的安定要靠賢明的君主,怎能夠依靠婦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顏,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著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誰真正堪稱輔佐之臣呢。

注釋
詠史:一作《和兩》,最早見於晚唐范攄的筆記《雲溪友議》
漢家:漢朝。青史:即史冊。古人在青竹簡上紀事,後世就稱史冊為青史。
計拙:計謀拙怎。和親:指中國歷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與其他民族統治者結親的辦法來謀求兩族和好親善,避免遭受侵擾的政策。
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諸侯祭祀土神、穀神的廟宇,後來用做國家政權的象徵。
安危:偏義複詞,指安全穩定。
玉貌:美好的容貌,這裡代指和親的女子。
擬:意欲;打算。靜胡塵:指消除邊境少數民族的侵擾。胡:漢唐時期,漢族稱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即為“胡人”。塵:指煙塵,代戰爭。
千年骨:指漢朝臣子的枯骨。西漢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時代約千年,故稱。
輔佐:輔助。

詩文賞析


  中唐詩人戎昱這首《詠史》,題又作《和蕃》,最早見於晚唐范攄的筆記小說《雲溪友議》“和戎諷”條。據說,唐憲宗召集大臣廷議邊塞政策,大臣們多持和親之論。於是唐憲宗背誦了戎昱這首《詠史》,並說:“此人若在,便與朗州刺史。”還笑著說:“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們領會聖意,就不再提和親了。這則軼聞美談,足以說明這首詩的流傳,主要由於它的議論尖銳,諷刺辛辣。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政治諷刺詩。唐代從安史亂後。朝政紊亂,國力削弱,藩鎮割據,邊患十分嚴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邊境各族人民備罹禍害。所以詩人對朝廷執行屈辱的和親政策,視為國恥,痛心疾首。這首諷喻詩,寫得激憤痛切,直截了當,一針見血。
  在中唐,詠漢諷唐這類以古諷今手法已屬習見,點明“漢家”,等於直斥唐朝。所以首聯是開門見山,直截說和親乃是有唐歷史上最為拙劣的政策。實際上是把國家的安危託付給婦女。三聯更鞭辟入裡,透徹揭露和親的實質就是妄圖將女色乞取國家的安全。詩人憤激地用一個“豈”字,把和親的荒謬和可恥,暴露無遺。然而是誰制訂執行這種政策?這種人難道算得輔佐皇帝的忠臣嗎?末聯即以這樣斬釘截鐵的嚴峻責問結束。詩人以歷史的名義提出責問,使詩意更為嚴峻深廣,更加發人思索。此詩無情揭露和親政策,憤激指責朝廷執政,而主旨卻在諷諭皇帝作出英明決策和任用賢臣。從這個角度看,這首詩雖然尖銳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筆,為皇帝留點面子。
  對於歷史上和親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體分析,詩人極力反對的是以屈辱的和親條件以圖苟安於一時。由於“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一聯,擊中了時政的要害,遂成為時人傳誦的名句。
(倪其心)

標籤:懷古

詩詞推薦

  • 梁甫吟

    劉基元代〕誰謂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誰謂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君不見桓公相
  • 維揚懷古

    曾棨明代〕廣陵城裡昔繁華,煬帝行宮接紫霞。玉樹歌殘猶有曲,錦帆歸去已無家。樓台處處迷芳草,風雨年年怨落花。最是
  • 金陵懷古

    許渾唐代〕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
  • 綿

    佚名先秦〕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杜牧唐代〕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霓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吳宮懷古

    陸龜蒙唐代〕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艷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賣花聲·雨花台

    朱彝尊清代〕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乾接大長乾。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闌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蟾宮曲 東皇太乙前九首(以楚辭九歌品成)

    阿魯威元代〕穆將愉兮太乙東皇,佩姣服菲菲,劍珥琳琅。玉瑱瓊芳,烝餚蘭籍,桂酒椒漿。揚枹鼓兮安歌浩倡,紛五音兮琴瑟
  • 渡易水

    陳子龍明代〕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 滿江紅·拂拭殘碑

    文徵明明代〕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
  • 宿巫山下

    李白唐代〕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殿前歡·暢幽哉

    貫雲石元代〕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台。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
  • 岳鄂王墓

    趙子昂元代〕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史達祖宋代〕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鴦翼。更無人、擫笛
  • 山坡羊·長安懷古

    趙善慶元代〕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鶯啼序·重過金陵

    汪元量宋代〕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樓迢遞。嗟倦客、又此憑高,檻外已少佳致。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問青山、
  • 景陽井

    李商隱唐代〕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重贈盧諶

    劉琨魏晉〕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重耳
  • 殿前歡·楚懷王

    貫雲石元代〕楚懷王,忠臣跳入汩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間強,為甚不身心放?滄浪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杜甫唐代〕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方丈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
詠史(一作和蕃)原文_詠史(一作和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