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易水

作者:陳子龍 朝代:明代

渡易水原文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詩詞問答

問:渡易水的作者是誰?答:陳子龍
問:渡易水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渡易水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問:陳子龍的名句有哪些?答:陳子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昨夜寶刀在匣中幽幽鳴,燕趙的悲歌最能表達壯士心中不平。
易水緩緩流淌,天青草綠,山河依舊,可惜這裡已無處送別像荊軻那樣的壯士賢良!

注釋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
並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的刀,以鋒利著名,後常以之指快刀。指寶刀、寶劍。
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仇心切,常說刀劍在匣子裡發也叫聲。
燕趙:戰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乾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韓愈《送董邵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潺潺:河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荊卿:即荊軻,戰國時衛國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國行刺秦王,並親自送他渡過易水,行刺未成被殺。事見《史記·刺客列傳》。

詩文賞析

明末的詩人,生逢異族入侵之時,面臨國破家亡的嚴重威脅,凡有點民族感情的,都該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樣下筆成詩,如何抒情達意,卻也有高下之分。  

懷古詩不同於詠史詩那樣歌詠史實或以詩論史,而是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的思想感情,即所謂“言近旨遠”。此詩前二句托物言志,以並刀夜鳴寫出報國的志向,後二句即景抒倩,從眼中所見易水實景,引出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全詩運思深沉,情懷激盪,蒼涼悲壯,可入司空圖《詩品》所言“悲概”一類。  

言志二句:“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志由物顯,報國的急切願望由並刀夜鳴來展現,雖壯懷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論,粗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 * 以鋒利著稱於世,人們稱為“並刀”。它真的“昨夜”鏗然有聲作“匣中鳴”么?詩人一開章暗用了一個典故:相傳楚國劍工鑄成的幹將、莫邪雌雄雙劍,將要殺敵飲血時常作匣中鳴;《刀劍錄》也說,烏孤寶刀“有敵至,必鳴”。近代鑑湖女俠秋瑾也用過這個典故,“昨夜龍泉壁上鳴”。這不明明是借身邊佩刀來表達抗敵救國的強烈願望?“燕趙”是春秋時期的兩個諸侯國,包括河北、山西一帶地區。詩題中代大文學家韓愈說:“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這裡曾出現過荊軻、高漸離這些英雄豪俠!詩人說“悲歌最不平”,意思是:他們熱血剛腸,疾惡如仇,面對強敵,敢於拔劍而起,還不是因為心頭塊壘難平?

《經世編序》里說,陳子龍“自幼讀書,不好章句,喜論當世之故”。年輕時與夏允彝等締結“畿社”,企圖匡救時弊。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中進士,如今正當而立之年,風華正茂。抗敵禦侮的決心,匡時濟世的夙願,交織成巨大的精神原動力。今天途經“燕趙”舊地,棖觸起荊軻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騰起一腔熱血,急於投入戰鬥,效命疆場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情因景生,憂世憂時之情由所見易水景象引出。詩人借易水興感,顯然是為了說明那些統治者醉生夢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樂,早就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可憐”一詞,仿佛是為荊卿惋惜,其實,不正是為了抒發那種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嗎?在荊軻活著的年代,對強敵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詩人陳子龍卻只能用“可憐”來表達英雄失路的悲哀,這,不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么?

詩人出語猶如悲嘆,又絕非無病呻吟,庸人自擾。崇禎以來,後金已先後於1629年(崇禎二年)、1634年(崇禎七年)、1636年(崇禎九年)三次入關犯境,進逼北京郊區,詩人《遼事雜詩》之一的 “十載三逢敵騎來”即指此國難。時刻關心著國家民族命運的陳子龍,已經預感到不久將會有國破家亡的慘禍了,“可憐”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滅,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為它唱輓歌;可是,詩人為之倡導的大敵當前,敢於英勇赴死的荊軻式英雄主義精神非常值得後來者珍視。

詩詞推薦

  • 題李愬畫像

    惠洪宋代〕淮陰北面師廣武,其氣豈只吞項羽。君得李佑不肯誅。便知元濟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臥鼓不戰良驕吳。公方
  • 登百丈峰二首

    高適唐代〕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唯見
  • 野歌

    李賀唐代〕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 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南北朝〕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
  • 雪夜感舊

    陸游宋代〕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綠沉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唐代〕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
  • 尋胡隱君

    高啟明代〕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江中孤嶼

    謝靈運南北朝〕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表靈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清代〕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大風歌

    劉邦兩漢〕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王禹偁宋代〕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 龜雖壽

    曹操兩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 一作: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施

    羅隱唐代〕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有約

    司馬光宋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大明

    佚名先秦〕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
  • 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辛棄疾宋代〕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宋代〕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髮,戈戟雲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
  •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向子諲宋代〕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雲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
  • 出居庸關

    朱彝尊清代〕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
渡易水原文_渡易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