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代

五代史宦官傳序原文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於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詩詞問答

問:五代史宦官傳序的作者是誰?答:歐陽修
問:五代史宦官傳序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五代史宦官傳序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歐陽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歐陽修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宦官擾亂國家,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重。女人,只不過是使君主沉溺於美色罷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條。

宦官所擔當的職責就是侍奉在君主身邊,容易與君主形成親密關係,他們的用心專一併且毒辣,他們能用微小的好處來迎合別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獲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親近他們。等到獲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後就用禍福來恐嚇他、挾制他。這時候雖然有忠臣賢士在朝中,但君主認為他們和自己關係疏遠,不如侍奉他起居飲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親隨那樣可靠。所以君主與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親密,而對忠臣賢士們則日益疏遠,君主便會日益變得勢單力孤。勢單力孤,則懼怕發生禍患的心理就更加嚴重。而挾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會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決定於這些人的喜怒;而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廷之中。於是過去認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在為患的根源。

當發覺禍患已深的時候,想要和平日裡疏遠的大臣們一起除掉左右的親隨,行動慢了就會使禍患日益嚴重;操之過急,又會使那些親隨挾持自己作為人質。這時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與他共商對策了。就算是能夠商議對策,也很難實際著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嚴重的時候,很可能產生兩敗俱傷的後果。禍患大的可以亡國,次一點的會讓自己喪命,並且會使世上的奸雄們以此為藉口乘機而起,把宦官與其同黨盡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後才算完。過去歷史上記載的宦官之禍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為君主,並不是故意要在宮中養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遠忠臣賢士,這是日積月累逐步發展而成的,是形勢發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於女色,如果不幸一直執迷不悟,那么禍患就要隨之降臨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們攆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禍患,雖然有所悔悟,但已經形成的形勢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把他們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這樣。所以說“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重”,就是指這些,怎能不有所戒懼呢?

注釋
宦者:即宦官,也叫太監,是一些被 * 後失去性能力的男人,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宦官本為內廷官,不能幹預政事,但其上層分子是皇帝最親近的奴才,所以往往能竊取大權。
女禍:古代史書中稱寵信女子或女主執政敗壞國事為女禍。
一端: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近而習:親近熟悉。
專而忍:專一隱忍,不露真情。
小善:指一些能得到人君喜歡的小事。中:迎合。
小信:指一些貌似忠心耿耿的小動作。固:穩住。
懼以禍福:謂宦者得到信任以後,就常拿禍福之事來恐嚇君主,以達到把持的目的。
碩士:這裡指賢能之士。
伏於帷闥(tà):謂禍患潛伏在帷幕宮門之間,即在皇帝身邊。向:原先。乃所以為患;卻就是為患作亂的人。
圖左右之親近:意謂圖謀除掉皇帝左右的宦官親信。
緩之:謂圖謀除去宦者的行動遲緩了。
急之:謂計畫不周,操之過急。挾人主以為質:謂宦者就挾持君主作為人質相對抗。
與謀:參與謀劃。
“謀之”句:就是謀劃好了也無法付諸實施。
“為之”句:就是實行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俱傷而兩敗:意謂鬥爭到最嚴重的時候,會出現兩敗俱傷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抉其種類:意謂將為害的宦官及其黨羽全部挖取出來。以快天下之心:使天下人心大快。
斯及矣:就會到來了。
捽(zuó)而去之:揪住並把她除掉。
唐昭宗:即李曄。晚唐時期宦官專政,對皇帝有廢立大權。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擁立為帝的。後來昭宗與宰相崔胤謀誅宦官,反被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後雖得神策軍解救,重新復帝位,但卻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機領兵入京,唐朝因之覆滅。是已:就是這樣了。已,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確定。

詩文賞析

東漢末年與晚唐時期,宦官弄權,愈演愈烈,以致先後釀成亡國之禍。歐陽修有鑒於此,特在其《五代史》中為宦者立傳,闡明其害之深,以作後世當國者之戒。此文即為傳前的總評。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王安石宋代〕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
  • 寺人披見文公

    左丘明先秦〕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余
  • 吳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
  • 祭公諫征犬戎

    佚名先秦〕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
  • 司馬季主論卜

    劉基明代〕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 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宋代〕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
  • 親政篇

    王鏊明代〕《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
  • 諫逐客書

    李斯先秦〕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
  •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唐代〕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
  • 申胥諫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
  • 觸龍說趙太后

    劉向先秦〕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
  • 後出師表

    諸葛亮魏晉〕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
  •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先秦〕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
  • 滑稽列傳

    司馬遷兩漢〕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
  • 箕子碑

    柳宗元唐代〕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
  •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韓愈唐代〕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五代史宦官傳序原文_五代史宦官傳序的賞析_古詩文
  • 報任少卿書 / 報任安書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
  • 阿房宮賦

    杜牧唐代〕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 襄王不許請隧

    佚名先秦〕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
  • 有子之言似夫子

    佚名先秦〕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五代史宦官傳序原文_五代史宦官傳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