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篇

作者:王鏊 朝代:明代

親政篇原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詩詞問答

問:親政篇的作者是誰?答:王鏊
問:親政篇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親政篇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易經》中的《泰》卦說:“上下交好通氣,他們的志意就和同。”那《否》卦說:“上下陰隔,國家就要滅亡。”因為上面的意圖能夠通到下面,下面的意見能夠傳到上面,上下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叫做“泰”。如果下面的意見被阻塞,不能傳到上面;上下之間有隔膜,雖然名義上有國家,裨上卻沒有國家,所以叫做“否”。
  上下通氣就泰,上下阻隔就否,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上下不通氣的弊病,沒有象近代這樣厲害的了。君臣互相見面,只在皇上臨朝的短時間內。上下之間,只不過靠奏章、批答互相關聯,用名分、法度彼此維持罷了。這不單是遵循老規矩,也是地位權勢使他們這樣。為什麼呢?皇上常常在奉天門上朝,沒有一天間斷,可說是勤於政事了;但是朝堂和台階相距很遠,皇帝的威儀顯耀盛大,御史糾察朝見的禮儀,鴻臚檢舉不合規矩的行動,通政使代為呈上奏章,皇上只是隨意看看,臣子就謝恩拜辭,心神不安地退了下來。皇上何嘗處理過一件事,臣子又何嘗說過一句話呢!這沒有其他原因,地位權勢懸殊,所謂有天子堂上比萬天還遠,雖然想進言,卻無從說起啊。
  我認為要做到上下通氣,不如恢復古代內朝的制度。周代的時候有三種朝見的方式:庫門的外面是正朝,顧問大臣守候在這裡;路門的外面是治朝,皇上每天在這裡受百官朝見;路門的裡面是內朝,也叫燕朝。《禮記·玉藻》上說:“君主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去上朝,退下來到路寢處理政事。”上朝接見群臣,是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處理政事卻到路寢,是用來疏通遠近的意見。漢朝的制度: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是中朝;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員,是外朝。唐代皇城北面靠南的第三門,叫承天門,元旦和冬至節,接受各國的朝賀過貢皇上才來到這裡,原來就是古代的外朝呢。它的北面叫太極門,它的西面叫太極殿,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皇上就坐在這裡受建群臣朝見,原來就是古代的正朝呢。再北面叫做兩儀殿,平日在這裡上朝和處理政務,原來就是古代的內朝呢。宋朝時候,平時朝見在文德殿;五天一問皇上的起居,在垂拱殿;元旦、冬至、皇上的生日,祝頌、受賀在大慶殿;賜宴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試進士在崇政殿。自侍從官以下,每五天由一名官司員上殿,叫做輪班奏對,他必須進來陳說當政治得失;在內殿引見,也有時賜坐,有時免穿靴子。這大概還保留有三朝的意思呢。因為上天有三垣,天子就仿效它:正朝,仿效太極;外朝,仿效天市,內朝,仿效紫微。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本朝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的大朝會,在奉天殿,便是古代的正朝呢;平日就在奉天門,便是古代的外朝呢;可是單缺內朝。然而並不是缺少,華蓋、謹身、武英等殿,難道不是遺留下來的內朝制度么?洪武年間,象宋濂、劉基,永樂以來,象楊士奇、楊榮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義、夏元吉等,經常在便殿奏對。在這個時候,哪裡有阻隔的憂患呢?現在內朝制度沒有恢復,皇上臨駕常朝以後,臣子不能再進來朝見;三殿的門高高地關閉著,很少有人能夠看見。所以上下的意見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積累起來。孝宗晚年,在之方面深有感慨。他屢次在便殿召見大臣,談論天下的事情。正要有所作為他便去世了,百姓沒有福氣,不能看到太平盛世的美事。直到現在,天下的人都認為是一件恨事。
  希望皇上遠的效法聖祖,近的學習孝宗,完全剷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常朝以外,就到文華、武英兩殿,仿效古代內朝的意思:大臣每隔三天或五天,進來問一次起居;侍從官司和御史,各選一員上殿來輪流回答諮詢;各部門有事請求決斷,皇上根據自己的看法決斷它;有不容易決斷的,就和大臣當面討論解決。不時地引見群臣,凡是謝恩、辭行這類情況,群臣都可以上殿陳奏,皇上虛心地問他,和顏悅色地開導他。象這樣,人人都能夠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皇上雖然深居皇宮,可是天下的事情卻全都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外朝用來端正上下的名分,內朝用來溝通遠後的意見。像這樣,哪裡會有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呢?唐堯、虞瞬的時候,耳聰目明,好的言論沒有被埋沒,民間沒有遺漏的賢人,也不過是這樣罷了。

注釋
王鏊:字濟之,吳縣(今江蘇)人,歷侍講學士。正德中,累官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易》:即《易經》。《泰》:《易經》六十四卦之一。上,指君,下,指臣。意思是說君臣交好通氣,就能志同意合。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在現在浙江省義烏縣西北)人。元末明初文學家。
蹇義: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賜名“義”,巴縣(今重慶市)人,明初六朝重臣。
閟:古同“閉”。屢:接連著,不止一次。
罔:無,沒有。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獲麟解

    韓愈唐代〕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
  • 范雎說秦王

    佚名先秦〕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
  • 展禽論祀爰居

    佚名先秦〕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
  • 上梅直講書

    蘇軾宋代〕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
  •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王安石宋代〕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
  •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
  •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唐代〕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
  • 瘞旅文

    王守仁明代〕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雲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
  •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宋代〕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
  • 豐樂亭記

    歐陽修宋代〕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
  • 展喜犒師

    左丘明先秦〕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兩漢〕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
  •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唐代〕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
  • 子產卻楚逆女以兵

    左丘明先秦〕楚公子圍聘於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  既聘,將
  • 管晏列傳

    司馬遷兩漢〕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
  • 信陵君救趙論

    唐順之明代〕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
  • 答蘇武書

    李陵兩漢〕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
  •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唐代〕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
  • 桐葉封弟辨

    柳宗元唐代〕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
  • 六國論

    蘇洵宋代〕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
親政篇原文_親政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