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解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獲麟解原文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詩詞問答

問:獲麟解的作者是誰?答:韓愈
問:獲麟解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獲麟解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韓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韓愈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麟是象徵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麼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么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就必然有聖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聖人才現形於世。聖人一定能認識麟。麟終究並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么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注釋
麟: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狀如鹿,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當作仁獸,作為吉祥的象徵。
靈:靈異,神奇之物。《禮記》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昭昭:明白。
《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春秋》: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到孔子根據魯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時,這才變為專名,就是六經之一的《春秋經》,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史記》所謂《春秋》,實指《左傳》。《春秋》上有關於獲麟的記載。其實在《荀子》、《大戴禮記》、《史記》、《漢書》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祥:祥瑞。
畜(xù):飼養。
恆有:常出現。
類:相似。
麋(mí):也叫“駝鹿”或“犴(hān)”。
然則:既然如此。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果:確實,果然。

詩文賞析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治者所用,寄託了懷才不遇的一腔怨憤。

據《春秋》和《左傳》所寫: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鈕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為象徵仁人和吉祥的動物。麒麟歷來被人們視作祥獸,而作者卻另闢蹊徑,認為其長相奇特,也可“謂之不詳”。他認為麒麟之所以被視作吉祥的象徵,是因為出現在聖人在位的時候;如果它出現時沒有聖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說它是不祥之物。

韓愈抓住“祥”與“不祥”、“知”與“不知”這兩對對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過程中通過這兩對詞語的轉換,抒發了自己的不平之鳴,表現了自我的自憐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緒。細咀此文,方能在含蓄與委婉的筆調中看到悲憤。作者意在說明如果沒有聖人當道,即便出現了像麒麟一般罕見的傑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說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圖,感慨卓有才學之士不為封建的統治者所重用。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怨憤。

作者由“祥”說入“不祥”,並以“不祥”立論,強調麒麟作為靈獸具有的象徵意義遠大於本身,做足文章,反覆辯論,乃有其寄託。作者抒發懷才不遇。不為聖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滿二百字,而抑揚開合,變化轉折,似有長篇之勢。

文章雖短,曲折甚多.層層轉折,表意頗為含蓄委婉。幾反幾復之中。使論述的觀點更為明確、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變化。

標籤:古文觀止,動物

詩詞推薦

  • 鄭子家告趙宣子

    左丘明先秦〕晉侯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
  • 唐雎說信陵君

    佚名先秦〕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
    獲麟解原文_獲麟解的賞析_古詩文
  • 凌虛台記

    蘇軾宋代〕國於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
  • 義田記

    錢公輔宋代〕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
  • 吳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
  •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柳宗元唐代〕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
  • 雜說四·馬說

    韓愈唐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
  • 初秋行圃四首

    楊萬里宋代〕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獲麟解原文_獲麟解的賞析_古詩文
  • 趙威后問齊使

    戰國策〔先秦〕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
  • 豫讓論

    方孝孺明代〕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
  • 心術

    蘇洵宋代〕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
  • 賈誼論

    蘇軾宋代〕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 望江南·江南蝶

    歐陽修宋代〕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
    獲麟解原文_獲麟解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聖俞詩集序

    歐陽修宋代〕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
  • 鄒忌諷齊王納諫

    劉向兩漢〕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
  •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唐代〕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
  • 魯仲連義不帝秦

    佚名先秦〕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
  • 瀧岡阡表

    歐陽修宋代〕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
  •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宋代〕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 誡兄子嚴敦書

    馬援兩漢〕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
獲麟解原文_獲麟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