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許越成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吳許越成原文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詩詞問答

問:吳許越成的作者是誰?答:左丘明
問:吳許越成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吳許越成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左丘明的名句有哪些?答:左丘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吳王夫差在夫椒打敗越軍,報了槜李之仇,趁勢攻進越國。越王勾踐帶領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會稽山,並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的太宰嚭向吳王求和。吳王打算答應他。
  伍員說:“萬萬不可!臣聽說:‘樹立品德,必須灌溉辛勤;掃除禍害,必須連根拔盡’。從前過國的澆,殺了斟灌又攻打斟鄩,滅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後緡方懷孕,從城牆的小洞裡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後來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對澆恨極了,又能警惕戒備。澆派椒四處搜尋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裡做了庖正,躲避禍害。虞思兩個女兒嫁給他,封他在綸邑,有田一成,不過十里,有眾一旅,不過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開始謀劃,收集夏朝的餘部,使其專心供職。他派女艾去澆那裡刺探訊息,派季舒去引誘澆的弟弟豷,終於滅亡過國和戈國,恢復夏禹的功業,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維護了夏朝的天命。現在吳國不如過國,越國卻大於少康,如果讓越國強盛起來,吳國豈不就難辦了嗎?勾踐這個人能夠親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親近臣民,就不會忽略有功之人。他與我國土地相連,世代有仇,現在我們戰勝了他,不但不加以消滅,反而打算保全他,這真是違背天命而助長仇敵,將來後悔也來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國處在蠻夷之間,而又助長仇敵,這樣謀霸業,行不通啊!”吳王不聽。伍員退下來,對人說:“越國用十年時間聚集財富,再用十年時間教育和訓練人民,二十年後,吳國的宮殿怕要變成池沼啊!”

注釋
1、夫差:吳國國君,吳王闔閭的兒子。夫椒:在今江蘇吳縣太湖中,即包山。
2、槜李:吳、越邊界地名。今浙江嘉興縣一帶。定公十四年,越曾大敗吳軍於此地。
3、越子:越王勾踐。楯:盾牌。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市。
4、種:文種,越大夫。太宰:官名。嚭:吳國大臣名,善於逢迎,深得吳王夫差寵信。
5、伍員:即伍子胥,吳國大夫。
6、滋:滋長。盡:斷根。
7、過:夏朝國名,今山東掖縣北。澆:人名。寒浞的兒子。斟灌:夏時國名,今山東壽光縣東北。斟鄩:夏朝國名,今山東濰縣西南。夏後相:夏朝第五代王,少康的父親。後緡:夏後相的妻子。娠:懷孕。竇:孔穴。
8、有仍:國名,今山東濟寧縣。後緡是有仍國的女兒,所以逃歸娘家。
9、少康:夏後相的遺腹子。牧正:主管畜牧的官。惎:憎恨。戒:警戒。
10、椒:澆的大臣。有虞:姚姓國,今山西永濟縣。庖正:掌管膳食的官。
11、虞思:虞國的國君。綸:地名,今河南虞城縣東南。成:方十里。旅:五百人。伯:同“霸”。
12、女艾:少康臣。諜:暗地察看。季杼:少康的兒子。豷:澆的弟弟。戈:豷的封國。
13、長:助長。
14、不可食:吃不消。
15、姬:吳與周王朝同姓,姬姓國之一。
16、日可俟也:猶言指日可待。俟:等待。

詩文賞析

讀了這個故事,很讓我們疑心,這是否是後來添加上去的,因為伍員,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料事如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竟然 就在二十年後滅掉了吳國,應了伍子胥的預言。當然,這個故事沒有造假,不是假冒偽劣產品,而是真實的歷史事實。

這樣我們的確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頭腦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軍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現實主義態度。他識破了越國在兵臨城下之時媾和來保存實力的意圖,援引歷史教訓來告訴吳王夫差,卻未被採納。

這又一次告訴我們: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發展雖然不是重複循環的,但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確乎要栽大跟頭。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興”,就是一面鏡子。國家雖然亡了,但留下了復仇的種子, 為日後的復興提供了火種。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從小到大,由弱到強, 滅掉仇敵,光復了祖先的業績。

教訓之二,是對陷入困境的“窮寇”,要窮追猛打,直至徹底消滅,不留任何禍根, 不時敵手有任何東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滅掉“種子”。還是 * 英明, 他老人家早就手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魯迅先生也極力倡導通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兒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憐狀,也要通打之,否則,它一旦爬上岸來,又會咬人的。古人也總結過不能縱虎歸山,要不然會遺害無窮。從這個方面來說,吳王夫差放過越王勾踐,實在是養虎遺患,玩火以至 * 。

教訓之三,從越王勾踐的角度說,在明知對手強大時,及時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實力,另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選擇。識時務者為俊傑。 勾踐不愧為識時務者,在即將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甘拜下風,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復仇的種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教訓之四,要有堅韌不拔地堅持下去的毅力,事業終將成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勾踐大概是牢記住了這一點,並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兩倍的時間來為復仇作準備。 這個過程也夠漫長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體驗。以國君的身份,臥薪嘗膽,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長期的艱難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隨時都會有崩潰的可能,隨時都可能因挫折而徹底的放棄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踐堅持下來了。 因此我們也要敬佩勾踐,佩服他的堅韌不拔地向目標挺進的毅力。

標籤:古文觀止歷史

詩詞推薦

  • 瀧岡阡表

    歐陽修宋代〕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
  • 展禽論祀爰居

    佚名先秦〕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
  • 放鶴亭記

    蘇軾宋代〕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
  • 子魚論戰

    左丘明先秦〕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冬,十有
  • 五帝本紀贊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
  • 象祠記

    王守仁明代〕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鹹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諸苗夷之請,新其祠屋,而請記於予。予
  • 進學解

    韓愈唐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王安石宋代〕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
  • 桃花源記

    陶淵明魏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秦楚之際月表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
  • 申胥諫許越成

    左丘明先秦〕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
  • 諱辯

    韓愈唐代〕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
  • 孔子世家贊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
    吳許越成原文_吳許越成的賞析_古詩文
  • 外戚世家序

    司馬遷兩漢〕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
  • 襄王不許請隧

    佚名先秦〕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
  • 哀江南賦

    庾信南北朝〕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
  •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宋代〕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
  •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兩漢〕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
  • 縱囚論

    歐陽修宋代〕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
  • 貨殖列傳序

    司馬遷兩漢〕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
吳許越成原文_吳許越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