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原文

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辯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陝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於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常慨然自許,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慧型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於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揚子縣甘露鄉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戶參軍;琦,太廟齋郎;琳,進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進士周奉先、泰州泰興縣令陶舜元。

銘曰:有拔而起之,莫擠而止之。嗚呼許君!而已於斯,誰或使之?

詩詞問答

問: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的作者是誰?答:王安石
問: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許。我曾經編過他的家譜,他就是家譜上邊所說的現在任泰州海陵縣的主簿。先生不但與兄長許元相互友愛而被天下稱讚,而且從少年時就超出一般人,他從不受約束,擅長辯論,與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謀略而被當世的大人先生所器重。仁宗寶元(1038—1040)年間,朝廷開設方略科,來招納天下具有特異才能的人才,當時陝西大帥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諡號)、鄭文肅公(鄭戩的諡號)爭相寫信推薦先生,因此,他被徵召進京應試,結果被任命為太廟齋郎,不久被選派做泰州海陵縣主簿。朝中的大臣多薦舉先生有雄才大略,應該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驗他,不應該把他放置在州、縣做一般官吏。許君也曾經意氣慷慨,自信自負,想有一番作為。但終究沒能有一次顯示自己才智的機會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傷啊。
  讀書人當中本來就有那種遠離塵世、與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圖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諷刺謾罵、嘲笑侮辱、窮苦愁困都不後悔,他們都沒有一般人那種對名利的營求之心,而對後世有所期望,因此他們的失意、不合時宜也是應該的。至於那些富有機智謀略、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企圖利用時世的變化,去營求權勢和物利,卻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難以數記的。然而,才辯足以改變一切事物,卻在重用遊說的時代困窮;智謀足以奪取三軍的統帥,卻在崇尚武力的國家遭受屈辱,這種情況又怎么解釋呢?唉!那些對後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卻不後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
  許君死時五十九歲,在仁宗嘉祐(1056—1063)某年某月某日葬於真州揚子縣甘露鄉某地的原上。夫人姓李。長子名瓌,沒有做官;次子名璋,任真州司戶參軍;三子名琦,任太廟齋郎;四子名琳,中了進士。五個女兒,已經出嫁的兩個,一個嫁於進士周奉先,一個嫁於泰州泰興縣令陶舜元。
  墓碑上的銘文是:有人提拔而任用他,沒有誰排擠而阻礙他。唉!許君卻死於小小的海陵縣主簿的官位上,是什麼人使他這樣的呢?

注釋
①泰州海陵縣:現在的江蘇省泰縣。現在為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
②譜:為……做家譜。
③器:器重。
④以:來...。
⑤范文正公:名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為宋名臣。
⑥鄭文肅公:名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
⑦齟齬(jǔyǔ):這裡指政治意見不合。
⑧右武:崇尚武道。
⑨不仕:不出來做官。
⑩起:使……起。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宋代〕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
  • 外戚世家序

    司馬遷兩漢〕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
  • 晏子不死君難

    左丘明先秦〕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
  • 公子重耳對秦客

    佚名先秦〕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
  • 子產壞晉館垣

    左丘明先秦〕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
  • 師說

    韓愈唐代〕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出師表 / 前出師表

    諸葛亮兩漢〕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
  • 愚溪詩序

    柳宗元唐代〕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
  • 滄浪亭記

    歸有光明代〕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
  • 敬姜論勞逸

    佚名先秦〕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乾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
  • 齊宣王見顏斶 / 顏斶說齊王

    佚名先秦〕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
  • 三槐堂銘

    蘇軾宋代〕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司馬遷兩漢〕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
  • 醉翁亭記

    歐陽修宋代〕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
  • 貨殖列傳序

    司馬遷兩漢〕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
  • 呂相絕秦

    左丘明先秦〕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
  • 屈原列傳

    司馬遷兩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
  • 嚴先生祠堂記

    范仲淹宋代〕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原文_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的賞析_古詩文
  • 賈誼論

    蘇軾宋代〕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 原道

    韓愈唐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原文_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