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序

作者:司馬遷 朝代:兩漢

外戚世家序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詩詞問答

問:外戚世家序的作者是誰?答:司馬遷
問:外戚世家序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問:外戚世家序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司馬遷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馬遷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自古以來,受天命的開國帝王和繼承正統遵守先帝法度的國君,不只是內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於有外戚的幫助。夏代的興起是因為有塗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於末喜。殷代的興起是由於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紂王的被殺是因為寵愛妲(dá,達)已。周代的興起是由於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為他和褒姒的的 * 。所以《易經》以《乾》《坤》兩卦為基本,《詩經》以《關雎》開篇,《尚書》讚美堯把女兒下嫁給舜,《春秋》譏諷娶妻不親自去迎接。夫婦之間的關係,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倫常關係。禮的套用,只有婚姻最為謹慎。樂聲協調四時就和順,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的統領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揚人倫之道,可是對天命卻無可奈何。確實啊,配偶的親愛之情,國君不能從大臣那裡得到,父親也不能從兒子那裡得到,何況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婦歡合之後,有的不能繁育子孫;能繁育子孫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歸宿。這難道不是天命嗎?孔子很少談天命,大概是由於很難說清吧。不能曉陰陽的變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注釋
受命帝王:受命於天的帝王,這裡指開國創業的君主。繼體:繼位。守文:遵守成法。
茂:美好。
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親族。
塗山:古國(部落)名。這裡指塗山氏女。傳說禹娶塗山氏之女炎妻,生啟,啟建立夏朝。
放:放逐。夏桀暴虐,寵愛末喜,商湯滅夏,桀被流放於南方。
娀(sōng,松):遠古氏族名。這裡指有娀氏之女簡狄。神話傳話,簡狄吞燕卵有孕,生契,為商的始祖。
嬖:寵愛。商紂王寵愛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紂,商軍倒戈,紂 * 於鹿台。
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
禽:同“擒”。西周幽王寵愛褒姒,荒淫昏亂,申侯聯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驪山被殺,褒姒被俘。西周亡。
《易》:《易經》。《乾》《坤》:《易經》六十四封的頭兩封。乾為陽,坤為陰,乾坤象徵天地,又象徵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兩封是《經》諸封的基礎。
《詩》:《詩經》。《關雎》:《詩經》的第一篇詩。《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讚美后妃之德的。
《書》:《書經》,又稱《尚書》。釐降:下嫁。這句指的是,堯聽說舜有賢德,就把兩個女兒下嫁給他為妻。
《春秋》譏不親迎:按古代婚禮規定,不論貴族平民,在迎親時夫婿都應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魯隱公二年(前721),國大夫裂到魯國為其國君迎娶魯隱公之女。《春秋》的記載是“紀裂來逆女”。《公羊傳》認為《春秋》這樣記載是“譏始不親迎也”。逆,迎接。
人道:社會的 * 等級關係。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
調:和諧。古人認為音樂與自然和社會現象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這裡說“樂調而四時和”。
人能弘道:此語出自《論語·衛靈公》。僅,擴大:道,這裡指人倫之道。
妃(pèi)匹:配偶。妃,通“配”。
歡合:夫婦的歡愛。
成:成熟,收穫,引申為繁育。子姓:子孫。
要:求,取。
終:結局,歸宿。
幽明:陰陽。
惡:哪裡,怎么。
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先秦〕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
  • 心術

    蘇洵宋代〕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
  • 范雎說秦王

    佚名先秦〕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
  • 晉獻文子成室

    佚名先秦〕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文子曰:“
    外戚世家序原文_外戚世家序的賞析_古詩文
  • 魯仲連義不帝秦

    佚名先秦〕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
  •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先秦〕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
  • 送天台陳庭學序

    宋濂明代〕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灩澦之虞。跨馬行,則篁竹間山高者,累
  • 遊俠列傳序

    司馬遷兩漢〕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
  • 箕子碑

    柳宗元唐代〕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
  • 過秦論

    賈誼兩漢〕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
  • 賈誼論

    蘇軾宋代〕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
  •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宋代〕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覆觀誦,感與慚並。夫銘志之著於世,義
  • 樂毅報燕王書

    佚名先秦〕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
  • 文帝議佐百姓詔

    劉恆兩漢〕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
  • 與於襄陽書

    韓愈唐代〕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
  • 原道

    韓愈唐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而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
  • 五人墓碑記

    張溥明代〕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宋代〕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宋代〕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
  • 瘞旅文

    王守仁明代〕維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雲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仆,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
外戚世家序原文_外戚世家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