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並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1~1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範》”,法授聖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嗚乎!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於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易象,作是頌云:
蒙難以正,授聖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聖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為奴。沖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後儒。
詩詞問答
問:箕子碑的作者是誰?答:柳宗元
問:箕子碑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箕子碑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問: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一
凡是有德行的人遵從的道理有三種:第一是糾正人違法作亂。第二是把大道傳授於聖人。第三是教化萬民。在殷朝時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實實在在地具備了這三道,以大德行立於世上。所以孔子在敘述六經的要旨大意時,尤其殷勤。
在殷紂王之時,大道逆亂,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們警戒,聖人的言論無所用處。臣下拚死進諫,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誠然是仁者的作為了,但無益於殷朝的社稷祭祀,所以不這樣做;委曲求全,以保存殷朝的祭祀,誠然是仁者的所為了,但是亡國的預兆很明顯,所以不忍心去這樣做。這兩條路,都有人行了。這樣的作為,是保其賢明,與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隱藏自己的謀略,在奴隸中間受凌辱。雖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亂來;雖然頹廢失落,但忠心不熄滅。所以《易》上說:“箕子不敢顯露自己的明智。”這就是蒙受苦難而能堅持正道。等到天命已經改變,百姓已經走上正軌,就拿出 * 《洪範》以傳授聖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倫常,後來設立大典章制度。所以《書》說:“箕子歸來作《洪範》。”這就是把大道傳授聖人。到了周朝封箕子於朝鮮地方,他順應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無論大小,人群不論親疏遠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蠻荒變為中華,這是教化萬民呢。這些大道聚集於箕子一身;天地之變化,箕子獨得其正氣,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
唉!當周朝還沒有建立,殷商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殷商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離去。假如殷紂還沒有惡貫滿盈,竟然自斃,紂王之子武庚憂慮亂世,圖謀保存殷朝,此時國中沒有賢明之人,誰能輔佐治理呢?這是人事中或者有的吧。但箕子先生隱忍受辱為奴,也許是有志於此么?
唐朝某年,建箕子廟於汲郡,歲歲祭祀,欽佩先生獨自列入《易》卦象之中,所以我作了這篇頌詞:
“蒙難以正,授聖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聖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為奴。沖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後儒。”
譯文二
一般說來,偉大人物立身處世的原則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危難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典傳授給聖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賢人叫箕子,確實具備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經”的要旨的時候,對他特別重視。
在殷紂王那時候,大道背棄,政治混亂,天威顯示不能加以制止,聖人的教誨毫不起作用。犧牲生命以便維護天命國運,確實是一種“仁”德,只是不利於家族的延續,因此箕子不去這樣做;委身降順以便保存自己宗廟的奉祀,確實也是一種“仁”德,只是參與滅亡自己的國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這兩種辦法,已經有這樣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隨順適應這混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犯奴隸中受屈辱;貌似糊塗卻不去做 * 之事,形同柔弱而卻自強不息。故而在《易》中說;“箕子能做到韜晦。”這就是蒙受危難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於是便獻出治國的 * ,因此成為聖君的老師,使周朝的人們能根據這些法則來調整 * 道德。創立典章制度。故而在《書經》中說:“因召回了箕子而寫成了《洪範》。”這便是將治理天下的法則傳授給聖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鮮,推行道義來訓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遠,以便發展推延殷朝宗緒,使外夷變為華夏,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變化發展,自己能獲得其中的正“道”,難道不是偉大的人嗎?
啊!當那周朝的時運尚未到來,殷朝宗廟的香火還沒滅絕,比干已經死掉,微子也已離去,假如紂正做惡還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為 * 而憂慮併力圖保存社稷,國中要是沒有箕於這樣的人,誰和武庚一起使國家復興並加以治理呢?這也是人事發展的一種可能性啊。這樣來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這種地步,莫非正是在這方面有所考慮嗎?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廟宇,逢年遇節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別地列為《易經》中的卦“象”,便寫了這篇頌:
蒙難以正。授聖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聖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為奴。沖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後儒。
注釋
①箕子:名胥余,商紂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稱箕子。
②謨:謀劃。范:法,原則。
③隤(tuí):跌倒。
④明夷:卦名,象徵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隱藏起自己的智慧。
⑤彝(yí):常規。倫:人倫。
⑥《洪範》:相傳為禹時的文獻,箕子增訂並獻給周武王。
⑦殄:滅絕。
⑧向使:如果。未稔:沒成熟,沒達到頂點。
⑨武庚:名祿父,紂王子。周武王滅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與管叔蔡叔反叛被殺。
⑩頌文,即從“蒙難以正”至結束“繼在後儒”處,《古文觀止》未錄“頌”。本百度百科版本按足本全錄,作品選自《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詩文賞析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集團,實行政治革新而獲罪,被貶滴到荒遠的邊郡為官,他的遭遇與商代賢者箕子的遭遇有類似之處。因此,這篇碑文是借讚美箕子來寄託自己的信念和抱負的。文章雖以議論為主,但行文中卻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和無限的感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前赤壁賦》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 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子思《中庸·第三章》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 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林深藏卻雲門寺,回首若耶溪。
- 如貧得寶,如暗得燈,如飢得食,如旱得雲。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
-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子思《中庸·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