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詞三首原文
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
遣郎鋪簟席,相併拜親情。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詩詞問答
問:新嫁娘詞三首的作者是誰?答:王建
問:新嫁娘詞三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新嫁娘詞三首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王建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建名句大全
王建新嫁娘詞三首書法欣賞
注釋
⑴未識:一作“不識”。⑵三日:古代風俗,新媳婦婚後三日須下廚房做飯菜。
⑶羹:泛指做成濃的菜餚。
⑷“未諳”句:意思是還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諳: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⑸遣:讓。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稱小姑子。
詩文賞析
這組詩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廚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兼詩學分會會長、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余恕誠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新媳婦難當”——在舊社會人們普遍有這種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婦在令人作難的處境中找到了辦法,應付了難局,使得事情的發展帶有戲劇性,甚至富有詩趣,像王建的這首詩所寫的,即屬於此類。這也是唐代社會封建禮教控制相對放鬆,婦女們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夠得以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映。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後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誌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麼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為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為之皺眉呢。因此,細心、聰慧的媳婦,考慮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讓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滿意。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是多么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嘗嘗羹湯。為什麼要讓小姑先嘗,而不像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那樣問她的丈夫呢?朱詩云“畫眉深淺入時無”,之所以要問丈夫,因為深夜洞房裡只有丈夫可問。而廚房則是小姑經常出入之所,羹湯做好之後,要想得到能夠代表婆婆的人親口嘗一嘗,則非小姑不可。所以,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不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體的環境、場所,一一緊緊相扣。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於細微處見精神。沈德潛評論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詞》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這些,但是要直接就寫這些入詩,則不免帶有庸俗氣。而在這首詩中,因為它和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將入於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聯繫在一起,才顯得富有詩意和耐人尋味。
像這樣的詩,在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和把握有詩意的題材方面,似乎能夠給讀者一些啟示。
讀這首詩,人們對新嫁娘的聰明和心計無疑是欣賞的,詩味也正在這裡。新嫁娘所循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一、前提:長期共同生活,會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撫養大的,食性當與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這樣一類推理過程,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和詩相結合。像有人在箋注此詩時所講的:“我們初入社會,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於老練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台。劉克莊《沁園春·夢孚若》
-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謂迷韓非及後人《韓非子·解老》
- 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登廬山》
- 兵起而程敵,政不若者勿與戰;食不若者勿與久;敵眾勿為客;敵盡不如,擊之勿疑。商鞅《商君書·戰法》
-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老子《老子·德經·第六十六章》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王維《雜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