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歷史的迴響

其實,對於她我並不陌生,電影中、籍里、廣播中早已對她讚頌有加,使她名揚天下。然而當我來到她身邊,面對著這軍容齊整威武雄壯的陣勢,面對著這站立千餘年風采不減的佇列,面對著這凝聚先輩智慧和勤勞的作品,我依然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一種由衷的景仰,一種發自內心的讚嘆。

起了個大早,從西安火車站乘坐旅遊班車前往東郊臨潼區。還未進入景區首先令人眼前一亮的,乃是廣場上一尊巨型石雕人像。石像峨冠博帶,左手緊緊握著斜掛在腰間的長劍柄,右手向前微伸,目光如炬遙望著遠方,仿佛他正指揮著千軍萬馬奮勇向前。他就是創造了一段輝煌歷史的秦始皇。

步入景區,偌大的草坪廣場上一組巨大的石碑落在地上,上書九個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是由 * 同志題寫的。石碑背後一座穹頂建築,就是博物館一號坑展廳。走進寬闊的大廳,沿著長長的廊道緩慢前行,眼前這一片寬廣的土地上,一條條交叉的通道內,橫成行豎成列的一隊隊人馬,由近及遠組成了浩大的方陣。這些人馬一個個英武雄健英姿颯爽,他們雖然長相各異儀容不同,但都顯示出一股沉穩強悍的氣質。他們的目光堅定而穩重,他們的表情從容而大度,他們身著各式盔甲手持各種兵器,雙腿微微叉開昂首挺胸,仿佛正接受著檢閱,只要一聲令下,他們便會邁開矯健的步伐,走向那開創輝煌業績的戰場。

一號坑展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已發掘4000多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馬近2000件,木質戰車20輛。然而這還僅僅是一個零頭,據專家測算,這一號坑總面積應該有14260平方米,蘊藏著陶俑、陶馬6000餘件,戰車50多輛,目前發掘整理工作依然在進行著。在一號坑最前方大廳入口不遠處,有一個向下斜伸的豎井,這便是當年農民在此打井時留下的。1974年3月陝西大旱,幾位農民在此地挖井找水,不意間挖出了陶俑殘片,經文管部門深入挖掘,便有了轟動世界被譽為第八大奇蹟的重大發現。

從一號坑展廳後門出來,旁邊便是三號坑,三號坑的前方是二號坑。從規模上來看,一號坑最大,二號坑次之,三號坑最小;但是從所藏文物來看,二號坑最具精華。二號坑所藏的陶俑、陶馬、戰車等與一號坑相似,但軍隊布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除了步兵之外,另有騎兵、戰車、步兵、弓駑兵等組成的特種部隊,而且還挖掘出了一號坑所沒有的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等,甚至於出土了一輛舉世震驚的銅車馬。這輛銅製車馬工藝複雜製作精巧,頂上面有蓋,四周有圍欄,各種零件達3000多個。過去我們對秦朝的車馬了解得並不多,僅僅在史籍中略有記載,而今這一整輛車馬展現在眼前,我們除了對先人精湛工藝的由衷敬佩,更多的則是為前輩們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景區右側有一個文物陳列廳,裡面所展出的藏品皆是博物館內有代表性的珍品,如各種級別不同形象不同裝扮的士兵、軍官俑,還有各式各樣的兵器如刀、戟、駑、弓等,還有那稀有的銅車馬,一個不大的展室,全景式地展現了博物館內的精華。

秦代兵馬俑的發現,令國人驚嘆,讓世人震撼,而鋪陳在我們眼前的還僅僅是一小部分,她究竟有多大,到底有多少,至今還是一個謎團,還有待專家們繼續發掘考證。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遊客以億計數,世界各國領導人已達200多位。我來這兒的當天,正值馬來西亞總理前來參觀,我有幸遠遠地站在路邊觀瞻,無意間做了一回迎賓的民眾。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8-03 12:33:22
兵馬俑:歷史的迴響_兵馬俑:歷史的迴響作文